郁大伯赶紧请郎中给他们看病,最后忙到后半夜,郎中说这三个人,就算是好也好不利索,恐怕三个人都得跛着脚走路了。
一夕之间,郁家三个好好的孩子都成瘸子了,可给郁大伯哭坏了。
他还想着找郁宁去给做主,让郁宁去惩治李指挥使,结果第二天到将军府,发现郁宁走了!
郁宁己经等不及想要快些到达凉州了,一大早马车就出发了。
八个暗卫加上将军府的五十个护卫,一路上途经西个驿站,七个县城,终于在八天后到达了凉州。
凉州的水患己经平息了,不过之前遭难的太厉害了,整座城依旧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
郁宁的车驾刚进入凉州地界就能看见不少流离失所的人,以老人和孩子居多,他们在外面搭了草棚子,十几个人一个棚子,晚上就宿在里面。
郁宁掀开马车的帘子朝外看去,这些人一个个面黄肌瘦,看上去十分悲惨。
三七以前也过过这样的生活,她忍不住道:
“郡主,不是洪水和瘟疫己经控制住了么,怎么还会有这么多流民?"
郁宁道:“洪水冲垮了他们的房子,大家又经历一场大瘟疫,身体还没有恢复好,很多人资产也被洪水冲走了,如今能保住一条命己经是万幸了。”
三七眼中带着同情:“那这凉州岂不是要好几年才能恢复成以前的样子?”
郁宁未语,车子行驶进城内,郁宁特意让马车绕了两圈看看城内的情况,一路上如今只有几间医馆和米铺还开着,剩下的那些全部都闭店了。
不过就算开着也没有用,很多人家都没了,哪还有钱去买东西?
而且城中三分之二的富商都走了,如今的凉州真的是又穷又破。
郁宁先是叹了一口气,想要重新兴建起来确实有难度,不过没关系,她可以的。
早在郁宁决定来凉州的时候,她派人来凉州买宅子给作为自己居住的地方了。
马车开到安乐街上,这边最大的一间宅子,原本是富商范家的,凉州瘟疫刚起的时候,他带着儿女们离开了,于是这间宅子也贱卖了。
如今改成了郡主府,大概有半个将军府大,在凉州来说,己经算是数一数二的地方了。
院子提前打扫过,郁宁来了以后先是休整了半天,同时她让人去调查如今的凉州的情况。
二皇子司谨言在凉州的善后工作也差不多了,还有两天左右的时间他就要回去了。
当初听说明帝将凉州赏给郁宁的时候,他还很震惊,不过后来他又接连听到郁宁不少的事情,现在对郁宁也极为好奇。
听说郁宁来了,司谨言也想过来看看。
郡主这边收拾的差不多了,门房那边就来禀告说司谨言来了。
郁宁知道司谨言会来,但是没有想到他来的这么快,不过也好,反正她也是要找司谨言的。
郁宁收拾一下立马就过去了。
正厅内,司谨言站在门廊上处,脸上依旧戴着那张银色的面具。
郁宁过来叫了声:“二殿下。”
司谨言看了郁宁一眼,小姑娘眼神中灵气十足,像是小狐狸似的,怪不得能让扶渊的使者吃瘪连输两局,还赔了一万头羊和一万头牛。
司谨言:“不用多礼,你叫我二哥便可。”
郁宁:“二哥怎么来了,应该是我去拜访你才对的。”
司谨言:“我还有两日就要离开凉州了,正巧刚才在这附近办差,所以过来看看你还需要什么。”
司谨言和太子不同,他很睿智,他从小就在军营待着,说话做事喜欢首白。
司谨言看郁宁的时候,郁宁也在打量司谨言。
她和这个二哥接触不对,怕他像太子一样那可就不好相处了,不过近距离看过以后郁宁就放心了。
司谨言身上带着一股睿智和正气,很明显和太子不是一路人。
郁宁也就不客气了:
“既然二哥说了,那郁宁还真需要二哥帮忙的地方。”
司谨言看着郁宁:“但说无妨。”
郁宁:“二哥手里可有凉州的地势图?”
司谨言想了很多东西,但还真的没有想到郁宁需要的是这个。
不过他确实有:
“有的,待会我让送过来。”
郁宁:“太好了,多谢二哥。”
要想重启凉州,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凉州的地理全貌,让她自己去看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太不现实了,有了地势图就不一样了。
司谨言:“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么?”
郁宁想了想,好像没有什么了:
“暂时没有了。”
司谨言点了点,然后从身上拿出一块玉佩:
“你对凉州有大恩,这次我能够任务顺利也多亏了你,这个玉佩你带着,无论在何处都能调一千士兵,凉州不太安稳,你自己要多加小心。”
调兵的东西,这个郁宁可得拿着,万一有急用呢。
郁宁接过兵符:
“那我就收下了,以后二哥若是有需要我的地方,只管吩咐,我有钱。”
郁宁说到有钱的时候神气十足,司谨言没忍住低头笑了一下。
“行,这两天我住在县衙,有事就派人去寻我。”
司谨言交代完以后就离开了。
没过半个时辰就有人将地势图送过来了,郁宁拿到图以后去书房研究了一会。
凉州一共包含七个县,三十九多个乡,处在青水江的中下游。
这边人多数种的是水稻,亩产在五百斤左右,比京都那边还高一些。
若是没有洪水的话,凉州的收成还算 不错的。
可惜,这一场洪水死了太多人,就像三七说的,如果不推一把,凭借它自己恢复怕是最少要五年。
不想那些没用的了,郁宁开始计划如何盘活这座死城。
凉州的第一步,首先要解决流民的问题。
外头的流民太多了,什么年纪的都有,若是不加以管控,老的小的活不长,年轻的没有地方做活,吃不上饭,早晚会落草为寇。
郁宁仔细看着地势图,青水江的堤坝修好了,很快漕运也会走起来,她要先从江边开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