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菀又拿出一套化妆品,还有两块布料送给婆婆,一块是青花蓝苎麻天丝,一块是黑色提花丝缎。
何敏芝抚摸着布料,“这么好的料子,我只在沪市的大商场见过,平时穿着太庄重了,我用来做旗袍吧。”
白菀又拿出两盒海参燕窝,还有两盒人参虫草等,说是宋潋川受了伤,拿来炖汤喝。
虽然灵泉水治好了他的伤口,但之前流了很多血,损耗了元气,还是需要补充精血的。
何敏芝一听儿子受了伤,作为医生的她,忙要来检查他的伤口。
宋潋川说,“只是一些皮外伤,去医院看过后,己经愈合了。”
何敏芝看他的样子,好像也无碍,转头对白菀说,“潋川身体素质好,你该要补补才是,将身体调养好了,更易于怀孕。”
白菀想起结婚一个月了,依照他们的频率,确实也该怀孕了,不禁脸色红了红。
这时宋绍清回来了,大家一起吃饭,白菀这两天品尝了不少美食,感觉还是家中的饭菜最香。
吃完饭,她就洗澡睡觉了,熬了两个通宵,真得很疲惫了。
可是刚上床,男人滚烫的身子贴过来,抱着她一顿狂吻。
白菀原本困意昏沉的身子,被挑拨得欲罢不能,不就是分开两晚么,受了伤不要休养几天吗?
宋潋川那天被夏灵下药,虽然药性早过去了,但那种饥渴的欲望好像还潜藏在体内,一碰就被激发出来了。
睡衣被急切的脱下,两具身子缠绵紧贴。
白菀要收回刚才的话,这哪是一个需要大补的病人,仍然是一只精力充沛的猛兽,再猛一点真的要哭了。
……终于达到了至骨欢娱这一刻,两具身子都是汗,还好卧室也有一台风扇在吹着。
白菀还在回味着刚才的滋味,男人吻了吻她红润的唇,眼神中写着未完的诉求。
“要不要,再来一次?”
白菀看着男人脸,难怪他还腻在这里不动,贼心不死。
她的手指抬起男人的下巴,不知死活的挑衅。
“你动,我没意见。”
话音刚落,身子就被狂风骤浪淹没……
第二天早上,白菀浑身酸疼地爬起来,男人居然在外面巡视一圈回来了。
原以为躺着享受,占个便宜,为何最后精疲力尽的总是她?
白菀起来,婆婆做好了早餐,有一碗虫草鸡汤是专门炖给她喝的。
她很顺从的喝了,如果他们怀不上孩子,都不用检查,肯定她的问题。
白菀想起他们前世,一个终身未婚,一个己婚守活寡,都没有孩子,不知这世他们生下的孩子,会像谁呢?
吃完早餐,白菀提着一袋子糖果,去农科站上班了。
办公室的几个同事,看到她回来都热情地打招呼。
白菀将糖果放到桌面上,分给大家吃。
“我经常旷工,给站里造成不好的影响,请大家吃点糖赔罪。”
同事关大姐忙说,“白菀同志,你太客气了,你是为团场办事,哪算是旷工?现在大家都知道,你是团场的大功臣,都指望着你带领我们致富呢。”
其它同事也纷纷点头,看着白菀的目光,充满了崇拜与谦虚。
一次旷工,她发现了金矿,一次旷工,她带回了一个机耕队。在站里的那几天,她还让地里的蔬菜瓜果复活了。
对比起来,他们都是废物,十年还不如她一年所作出的贡献。
白菀也不敢居功,因为一大半都是空间的功劳,否则她也是普通的农科员。
这时站长老穆也来上班了,看到白菀也喜笑颜开,农科站能得到她这样的人才,真是千年难遇啊。
白菀对穆站长说,能不能给她一间单独的实验室,她要将学校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来。
如果没有实验室,灵泉水就解释不清,而且她确实想培育一些种子,发明一些营养素。
穆站长痛快地说,“白菀同志,莫说一间实验室,要一座实验楼我都申请给你造,以后你就安心科研,站里绝没有人敢让你为难。”
于是,白菀顺利地布好了一间试验室,然后拿出昨天在城里购买的谷种,用灵泉泡好,等到发芽后就可以播种到地里了。
这种水稻耐旱抗碱,而且植株坚韧,不易倒伏,再经灵泉水一泡,适应戈壁滩的能力会更强。
晚上白菀从实验室回来,路过供销社门口,看到孟棠走出来。
手中提着一个竹篮子,装着满满一篮子东西,粗略扫一眼,有几块布料,有两双鞋子,还有一堆瓶瓶罐罐的化妆品,以及一些吃的。
她想了想,离发工资还有几天,而且以他们的收入,也不可能如此挥霍。
白菀走上前,“孟棠,你购物的钱从哪里来的?”
孟棠见到她,满心怒火。
“白苑,你偷走孟家的钱财大肆挥霍,收买人心,现在还敢来管孟家的事,我的钱哪来,需要向你报告?反正不是偷来的,不像你这么无耻。”
白菀强压着怒火,“孟棠,你现在还没有搞清楚,是你们偷走了我外祖父的钱,我现在只是拿回来而己!”
她冷笑一声,“不要怪我没提醒你,尽量少跟陌生人接触,现在团场还藏着敌特分子,一旦沾上,你们可不是劳改这么简单了。”
孟棠不以为然,得意一笑。
“白菀,你少在这里吓唬我,你就是见不得我们好,恨不得我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你才开心。不好意思,天无绝人之路,你是打不倒我们的。”
自从那晚跟段松明相识后,她便经常在团队蹓跶,今晚恰巧偶遇上了,便跟他借钱。
而段松明也非常慷慨,一次就给了她五十块,还不用她还,说是还当初的恩情。
有了段松明的帮助,孟家的日子就会好起来,总有一天她会翻身的。
白菀见她听不进去,便懒得劝了,跟她作对?简首在拉低自己的智商。钱财到手了,她都懒得看那家人一眼。
其实他们踏踏实实过日子,以后团场丰收了,他们也不愁吃了,再过一两年,等团场建了新房子,他们也不用住地窝子了。
但这种安逸享乐惯了的人,肯定想走捷径,不肯脚踏实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