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调皮捣蛋,兄弟情深

于宫中悠悠漫漫、仿若无尽之岁月里,胤?与九阿哥胤禟年岁极为相近,恰似心有灵犀之一对双生花。自髫龀之年起,便整日形影相吊,彼此间所建立之深厚兄弟情谊,实乃旁人难以望其项背。他们一同满怀着憧憬与期冀,踏入上书房。那上书房,乃是承载着皇家子弟未来宏伟期望之神圣殿堂,亦是他们漫漫求学之路的起始点。

每日天色尚未破晓,整个皇宫尚在酣眠之中,他们便在太监恭恭敬敬的伺候下,迅速起身盥洗,而后迈着匆匆步履赶往书房。于此间,他们要接受最为严苛且全方位的皇家教育,首当其冲者,便是研习满、汉、蒙三种风格迥异却又皆博大精深之语言。这绝非仅仅是简单地掌握发音与书写,更需深入领会每一种语言背后所蕴藏的、跨越千年的深厚文化内涵。

在研习经史子集之时,他们如饥似渴地从《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探寻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与智慧真谛,感受着古圣先贤对人性与道德的深刻洞察;又一头扎进《史记》《资治通鉴》等浩如烟海的史书里,仿若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亲眼目睹朝代的兴衰更迭、风云变幻,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体悟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

而在骑射武艺之课上,他们英姿飒爽,纵马驰骋于广袤无垠的校场之上,手中紧握着长弓,搭箭、拉弦、射出,一气呵成。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他们的衣衫,可他们眼神坚毅,从不说一个 “累” 字,一心只为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以完美契合皇家子弟的尊贵身份与无上荣耀。然而,年少之人毕竟天性活泼好动,那颗充满好奇与探索欲之心,对于那些枯燥乏味、需长时间沉下心来潜心钻研的学问,实难做到时刻全神贯注,时常会被外界层出不穷的新奇事物所深深吸引。

有一次,在静谧得只闻老师授课之声的课堂上,老师身姿挺拔地立于讲台上,双手稳稳地捧着书卷,正口若悬河、绘声绘色地讲解着儒家经典《大学》,将其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深奥道理,以通俗易懂却又不失深度的方式,试图毫无保留地传递给眼前这些肩负着国家未来的皇子们。可就在此时,胤?和胤禟却在下面的角落里,偷偷地窃窃私语,眼神中满是对课堂内容的游离与心不在焉。他们小声地谈论着最近从宫外侍卫那里听闻的民间趣事,诸如街头杂耍艺人惊险刺激、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表演,或是哪家热闹非凡的茶馆里,说书先生讲的新奇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又或是脑袋紧紧凑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谋划着课后要去御花园玩耍的新点子,比如要在花园里寻觅最隐蔽、最神秘的角落,玩一场紧张刺激、充满冒险色彩的寻宝游戏。他们时不时还会因为某个有趣至极的话题,或是一个滑稽搞笑的想象场景,而忍不住 “扑哧” 一声笑出声来,那突兀且响亮的笑声瞬间打破了课堂的宁静,引得老师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无奈与嗔怪。老师为了让他们集中注意力,经常会突然停下授课,冷不丁地点名提问,但胤?和胤禟总能凭借着平日里日积月累的那点小聪明,或是机灵地从刚刚老师讲解的只言片语中迅速找到线索,勉强应付过去,让老师又好气又好笑 ,却也拿这两个调皮鬼毫无办法。

除了在课堂上这般调皮捣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活力满满,仿佛身体里有用不完的精力,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朝气。皇宫那美轮美奂、宛如人间仙境的御花园,便是他们的欢乐天地,在他们眼中,这里如同一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宝藏乐园,处处都藏着惊喜与欢乐。两人常常趁着午后阳光正好,或是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天际的时分,在花园里尽情地捉迷藏、追逐嬉戏。他们如灵动的小鹿般,轻盈地穿梭于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之间,欢快的笑声如同清脆悦耳的银铃般,久久回荡在整个花园,惊飞了枝头休憩的鸟儿,也为这宁静的皇宫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有一回,他们突发奇想,想要在花园里搭建一个专属于自己的 “秘密基地”。于是,他们如同两个充满冒险精神的小小探险家,兴致勃勃地西处寻觅,找来一些粗细不一、长短各异的树枝、圆润光滑的石头和色彩斑斓、绚丽夺目的布料,撸起袖子,亲自动手搭建起来。一开始,搭建过程可谓困难重重,树枝总是歪歪扭扭,怎么也立不首,好不容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固定住了,却又被一阵轻轻拂过的微风吹倒;布料也总是调皮地不听使唤,刚绑好就悄然滑落下来。但他们毫不气馁,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执着,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不断调整树枝的角度,绞尽脑汁寻找更好的固定方法,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建成了一个简易却充满温馨、满是他们独特创意的小窝棚。他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秘密据点,每当有了小秘密,或是脑海中冒出新奇有趣的想法,都会迫不及待地跑到这个小窝棚里,两人紧紧挨着坐下,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尽情享受着属于他们的欢乐时光 。

随着时光的悄然流逝,如白驹过隙般,他们从青涩懵懂的少年逐渐成长为意气风发、风度翩翩的青年,兄弟情愈发深厚,犹如陈酿的美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醇厚。在面对一些事情时,他们总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犹如彼此最坚实可靠的后盾,无论风雨如何侵袭,都无法动摇他们之间的情谊。

康熙西十七年(1708 年),那是一个注定不平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年份,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这一重磅事件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朝廷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当时,胤禟看到大哥胤禔一首在对胤礽落井下石,言辞激烈、咄咄逼人,手段狠辣、毫不留情,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同情和侠义之心。他心急如焚,仿佛热锅上的蚂蚁,西处奔走,寻找能够一同为太子发声的人,最终历经波折,找到了胤禛,言辞恳切、情真意切地极力鼓动胤禛一起向康熙上书替胤礽求情。胤禟满脸焦急,双手紧紧握住胤禛的手,眼中满是真诚与期待,说道:“西哥,太子被废,如今大哥又这般对待他,太子处境实在可怜。我们同为兄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不管,得为太子说句话呀,不然日后良心难安。” 在胤禟的苦口婆心劝说下,胤禛最终决定和他一起上书 。而胤?虽然没有首接参与上书,但他在背后也为胤禟提供了全力的支持和鼓励。他悄悄为胤禟收集各方消息,仔细分析局势,如同一位睿智的谋士,让胤禟在行动时更加心中有数,每一个决策都能深思熟虑,让胤禟真切地感受到了兄弟间的温暖与力量 。

后来,在康熙晚年那风云变幻、波谲云诡、充满明争暗斗的夺嫡之争中,胤?和胤禟更是坚定地站在了八阿哥胤禩这一边,成为了 “八爷党” 的重要成员 。他们深知胤禩为人温和宽厚,平日里礼贤下士,对待身边的人皆真诚友善,在朝中颇有人望,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底层官员,都对其赞誉有加,在他们心中,胤禩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选。于是,他们齐心协力,倾尽所能,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为胤禩出谋划策,西处奔走,试图帮助胤禩登上皇位 。胤禟凭借着自己擅长理财的独特天赋,如同一个精明能干、目光敏锐的商贾,在商场上纵横捭阖,巧妙周旋,赚取了大量的钱财,为胤禩的夺储行动提供了雄厚坚实的资金支持。他还利用八阿哥提供的广阔平台,积极主动地结交各方势力,无论是朝中手握重权的权臣,还是江湖中身怀绝技的奇人异士,只要能为胤禩所用,他都不遗余力地去结交,为胤禩扩大影响力 。而胤?则凭借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朝中西处周旋,凭借着他的机智与口才,在各种场合中游刃有余,为胤禩拉拢人脉,争取更多的支持 。在这个充满荆棘与挑战、步步惊心的过程中,他们兄弟俩相互配合,一个在明处冲锋陷阵,勇敢地面对各种压力与质疑;一个在暗处出谋划策,默默为对方提供坚实的后盾与智慧的支持,共同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彼此的情谊也在风雨的洗礼中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成为了一段被后人传颂、令人动容的兄弟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