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朔风凛冽,紫禁城似被阴霾密裹,肃穆哀伤之气氤氲弥漫。康熙皇帝于龙榻之上龙御归天,就此终结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溘然长逝。彼时,那场皇位争夺之战波谲云诡、激烈非常,宛如修罗战场。西阿哥胤禛凭其深不可测的心机谋略,于暗处精心布局,恰似一匹黑马,在众多皇子中崭露头角,成功登上那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皇位,旋即改元雍正。此讯一出,仿若巨石投湖,瞬间激起千层巨浪,“八爷党” 众人内心的波澜久久难平,尽是失望与震惊。他们多年来为胤禩夺嫡西处奔走、殚精竭虑,朝堂之上广结人脉,民间亦谋求支持,投入无数心血,可如今一切努力皆如阳光下的泡沫,刹那间化为乌有。
雍正帝甫一即位,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便察觉 “八爷党” 势力盘根错节、极为庞大,宛如蛰伏的巨兽,对他这来之不易的皇位构成严重潜在威胁。于是,他暗自思忖,表面不动声色,依旧有条不紊地处理朝政,与大臣们谈笑风生,实则暗中逐步对 “八爷党” 展开打压与分化。在 “八爷党” 中,胤?作为重要成员,凭其在党中的影响力与活跃程度,常于各种场合为 “八爷党” 出谋划策,自然而然首当其冲成为雍正帝重点打击的对象。
雍正元年(1723 年),漠北蒙古的活佛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听闻康熙皇帝驾崩,怀着满腔虔诚,不顾路途迢迢,长途跋涉赶赴京师,只为祭拜康熙梓宫,以表敬重与哀悼之情。然而,命运弄人,活佛竟在途中不幸染病,虽经多方医治,终是无力回天,病逝于半途。雍正帝瞅准这个绝佳时机,当即下旨派胤?护送活佛灵柩返回喀尔喀,并特意着重强调,胤?需代表皇帝前去赐祭。胤?又怎会不明其中深意?他心里清楚,这是雍正帝刻意安排的苦差,旨在将他调离京城,以削弱 “八爷党” 在京城的势力根基。胤?自幼养尊处优,过惯了富贵闲适、奴仆环绕、前呼后拥的生活,这般又苦又累、长途奔波的差事,他自是极不情愿接受。于是,他绞尽脑汁,先是称自己偶感风寒、身体不适,试图以此为由推脱,妄图躲过此劫,不愿前往。但皇命威严,岂容轻易违抗?在雍正帝的一再催促下,甚至派出太监亲至府中督促,胤?纵使满心不情愿,也只得收拾行囊,满面愁容地踏上这充满未知与艰难的行程。
但当他好不容易行至张家口时,便以身体实在不堪重负、难以支撑为由,停了下来,无论如何也不再前行一步。在张家口停留的这段日子里,胤?或许是内心烦闷,或许是想寻求某种慰藉,竟私自举行祭神活动。更为关键的是,在那祭词之中,他提及 “雍正新君” 字样。要知道,在那个封建皇权至上的时代,这般行为极有可能被解读为对皇帝的大不敬,是大逆不道之举。而这一切,皆被雍正帝安插在他身边的密探看得清清楚楚,密探们仿若鬼魅,悄无声息地将这一切记录下来,并以最快速度报告给雍正帝。雍正帝得知此事后,顿时怒火中烧,怒不可遏,他认为胤?此举简首是对自己的公然冒犯,是在挑衅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
与此同时,胤?还收到了胤禟的一封信。信中,胤禟言辞间满是哀伤与无奈,字里行间尽是感叹他们 “事机己失”,深切表达了对雍正帝继位的不满以及对 “八爷党” 失败的惋惜之情。他在信中回忆着曾经为夺嫡而努力的种种,诉说着如今的困境与不甘。谁能想到,这封信后来被雍正帝的人搜出,这下可不得了,它成为了雍正帝惩治胤?的重要铁证。
雍正二年(1724 年),胤?被雍正帝以 “大不敬罪” 逮捕回京。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仿若空气都己凝固。雍正帝脸色阴沉,义正言辞地列举了胤?的种种罪行,从对皇命的违抗,到祭神用词的不当,再到与胤禟的书信往来,每一条罪行都被他说得有理有据,随后大手一挥,下令将他革去郡王爵位,削除宗籍,并将其囚禁于宗人府。曾经在京城中风光无限、出行前呼后拥、备受尊崇的郡王,就这样在一夜之间,命运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沦为阶下囚,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曾经的尊严。
胤?被囚禁后,他那曾经奢华气派的府邸被如狼似虎的官兵迅速包围,一场声势浩大的抄家行动就此展开。官兵们肆意穿梭在府邸的各个角落,翻箱倒柜,家中财产被悉数没收。从摆满书房的珍贵古董字画,那些皆是历经岁月沉淀、价值连城的名作,到堆满库房的金银珠宝,每一件都闪烁着令人炫目的光芒,无一遗漏。家人也无一例外地受到牵连,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他的蒙古福晋阿巴亥博尔济吉特氏,虽出身尊贵,来自蒙古的显赫家族,自幼便在众人的尊崇与呵护中长大,可在这样的滔天巨变面前,也只能徒唤奈何,无力挽救丈夫的命运。她常常独自一人在己然空荡冷清的府邸中默默垂泪,泪水打湿了她的衣襟。为丈夫的悲惨遭遇感到悲痛万分却又深感无奈,每一滴泪都饱含着她对命运不公的哀怨以及对丈夫深深的担忧。
胤?的子女们,曾经身为天之骄子、天之骄女,尽享荣华富贵,衣食无忧。他们居住在宽敞明亮、装饰精美的房间里,身边有学识渊博的良师悉心教导,从诗词歌赋到经史子集,一一耐心传授;还有众多玩伴相随,一同在府邸的花园中嬉笑玩耍,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可如今却沦为人人避之不及的罪臣之后。他们被往日的朋友疏远,生活犹如从云端跌入谷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往日的奢华不再。他们被迫搬离了曾经的豪宅,住进狭小简陋的屋子,再也没有精致的衣裳和美味的食物,只能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苦苦挣扎求生,每一日都充满了未知的恐惧与艰辛。
在宗人府那暗无天日的囚禁生活中,胤?彻底失去了自由,每日都只能在狭小逼仄的牢房中度过。牢房里阴暗潮湿,墙壁上布满了青苔,散发着阵阵霉味,令人作呕。他的饮食起居都受到极为严格的限制,每餐不过是简单的粗茶淡饭,米饭粗糙难咽,蔬菜也只是寥寥几根,生活条件堪称艰苦卓绝。遥想曾经,他过着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身边有众多奴仆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稍有不如意便会大发雷霆,奴仆们都战战兢兢,生怕触怒了这位主子。可如今,却只能形单影只地面对着冰冷的墙壁和无尽的孤独,陪伴他的只有那透过狭小窗户洒下的微弱光线。
然而,胤?骨子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他的心中时常泛起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怀念着与胤禩、胤禟等兄弟在一起把酒言欢、畅谈天下的日子。那时,他们围坐在一起,面前摆满了美酒佳肴,谈论着朝堂局势、天下大事,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他始终坚信,自己是无辜的,是被雍正帝冤枉的。在那漫长而又孤寂的时光里,他常常在牢房中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回忆起与兄弟们一起在上书房读书时的琅琅书声,先生在讲台上摇头晃脑地讲解着圣贤之道,他们在台下认真聆听、不时提问。回忆起在御花园玩耍时的欢声笑语,追逐着蝴蝶,互相打闹嬉戏,那是一段多么无忧无虑的时光啊。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成为了他在囚禁生活中唯一的精神支柱,支撑着他熬过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日夜,让他在困境中依然保留着对未来的一丝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