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续弦

一个时辰后,两张大床就做好了,看起来粗糙,但胜在结实。

林雨桐将棕衣均匀地铺在上面,再铺上一层稻草,然后把细棉布裁剪成毯子大小铺上。

温竹迫不及待地躺上去滚了滚,咯咯地笑道:“娘,这床又软又暖和,。”

温时初见弟弟赖在床上没有起来的意思,也试着躺了上去,软度合适,棕衣上铺了稻草,又有棉布垫着,丝毫不觉得扎人。

“娘,你也试试,二弟说的没错,真的,睡这么软的床,做的梦都会是甜的。”

温时初躺下后也不想起来了,兄弟俩就那么躺着,享受着软软床榻带来的舒适感。

“这还不算最舒服的,明儿给我缝好新棉被,把旧棉被垫下面会更舒服。”林雨桐看着宽大的床榻也露出满意笑容。

穿越而来这段日子,每日忙碌都没休息好,今晚终于可以睡一个好觉了。

林雨桐和温时初把两张床各放一边,中间留出宽大的过道。

再小心翼翼地把温安抱过来安顿好。

温竹左右看了看,两张床的距离太远了。

他问:“娘,为何不把两张床并着放,那样不是更宽大了?”

林雨桐愣了一瞬,很快反应过来,“你看中间留着多宽敞,改日做一个藤编饭桌,我们就不用一首捧着碗用饭了。”

“嗯,娘办法真多,阿竹吃饭时的确觉得手累,要是有桌子,我的手腕就好受多了。”温竹说着揉了揉手腕,仿佛手腕还真隐约透着酸痛似的。

林雨桐见他那模样忍俊不禁。

温时初见天色不早就出去放羊了,得把母羊喂饱,三弟的口粮全指着它呢。

林雨桐把洞内的东西归置好就对温竹道:“阿竹看着三弟,娘亲出去找一找能做枕头的东西。”

温竹乖巧地回应道:“嗯,娘亲早点回来。”

守着弟弟,有榛子和苹果吃,这日子太美了。

林雨桐拿着背篓走了出去,就见温璟正忙得不亦乐乎。

“阿璟,别太累,木材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就算初冬第一场雪来了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慢慢搭建。”

林雨桐倒了半碗菊花茶递了过去。

温璟接过抿了一口,点了点头,“嗯,不急,做多少算多少,关键得搭结实。”

温璟不是木匠出身,第一次搭建房屋,心里也忐忑的,毕竟家里三个孩子,还有体格不够强壮的生活搭子。

万一不结实,就可能伤着他们。

喝完半碗水,他回味着菊花茶的香味道:“野菊花基本凋零,再过几日都喝不着这么美味的茶水了。”

林雨桐接过碗笑道:“谁说的,山里好东西多着呢,溪边还有许多薄荷,用薄荷煮茶也不错。”

温璟讶然,“这些煮茶方子,阿桐是从医书上看来的吗?”

“不是,村里的人都知道薄荷能泡水喝,你带回的医书我还没来得及看,待我忙过了这一阵子再慢慢学习。”

林雨桐前世是理科生,学习能力很强,医术是跨专业了,她不确定自己能学得很好。

不过一想到这时代风寒都能要人命,她下定决心,一定会拼尽全力去学。

跟温璟说了她去外面逛一圈,这才拿着背篓离开。

这时节,黄荆籽己经成熟,山里就黄荆籽最多。

她摘了大片的树叶把背篓底部铺上,选那种一碰就往下掉的荆条,将背篓放在荆条下面,捏住荆条用力一抖,黄荆籽“哗啦啦”地首往下掉。

黄荆籽不断增多,林雨桐不断地往背篓西周垫上树叶,确保一粒不漏。

林雨桐一忙就停不下来,首到山里起雾,才不得不往回走。

采集了半背篓黄荆籽,如果做护颈枕,也差不多够了。

山里雾浓,空气湿度也大,如果放外面一夜就湿漉漉的,林雨桐来不及清理里面的落叶,将黄荆籽连同背篓都放进洞内。

夜里,温璟用木棍夹了一些炭火进洞,想着白日里需要忙活的事太多,林雨桐拿出针线和剪刀缝制枕套。

而温璟忙活了一天就像没事人似的,他盘腿坐在对面的床榻上,给温时初讲如何调整气息。

温竹知道父亲在教大哥练功的基本功,他也支棱着耳朵认真听讲。

林雨桐飞针走线,很快就缝制好一个枕套。

为了省布料,每一个枕套都不大,一个人睡有余,两个人睡就不合适了。

温时初仍跟温时初睡一起,林雨桐与温竹温安睡一张床榻。

两张床虽有些距离,温璟和林雨桐仍和衣而眠。

……

第二日,王媒婆果真来了杏花村。

人还没进院门就扯着嗓子与院里的周氏打招呼。

周氏见她如约而至,忙不迭地把人迎进堂屋。

“大妹子快说说,对方是哪个村的人,家里做什么营生的,都有些什么人?”

周氏热络地把王媒婆迎进屋,对方的屁股还没落座她就迫不及待地一连三问。

王媒婆坐稳后朝屋里扫了一眼,堂屋里跟其他村户人家别无二致。

陈旧的桌子板凳,墙上挂着几个干瘪的布袋子,估计里面装着菜种,准备来年开春下种。

王媒婆迅速收回目光,笑眯眯地道:“不是寻常村户人家,张家在镇上做着买卖,周姐姐就等着享福了。”

周氏一听是做买卖的,心下大喜,忙不迭地点头,“做买卖好,虽说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末尾,可人家有银子赚,咱们村户人家不讲究那个。”

北冥推崇士农工商,历朝历代,商户被掌权者打压,视为低贱阶层。

商户人家能娶到官家女几乎不太可能,村户人家能嫁入商户人家就是莫大的荣耀,无论朝廷怎么打压,老百姓心里藏着一杆秤,有钱才是硬道理。

王媒婆把张家的情况娓娓道来。

张家是做酿酒生意的,家里大儿媳生第二个孩子难产,大人没保住,孩子保住了。

如今留下一女一子,而嗷嗷待哺的小儿子才一个月大小。

张家老两口年纪大了,照顾孩子也吃力,就想着给大儿子尽快续弦,有人帮着照顾两孩子,那样长子可以全心全意打理家中生意。

王媒婆介绍完情况后笑问:“周姐姐,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