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0 章 一辈子

乔麦买回来的药再管用,吃了一个月以后,乔卫国的身体也有了点抗药性。

于是由原来的一顿西颗变成一顿六颗。

两个月后,六月份,天气开始变热的时候,乔卫国还是撒手人寰,抛下他的老婆子,他的儿子孙子乔麦,在半夜里就这样静悄悄的走了。

那一晚,刘桂芳就像有心灵感应似的,在睡梦中突然就醒了。

然后她照例看了眼旁边的乔卫国。

这一看,眼泪就从眼角滚落下来。

乔卫国的胸口己经没有了起伏。

刘桂芳握着乔卫国的手,体温在逐渐的变凉。

她先把衣服穿好,然后起身给乔卫国换上早就准备好的寿衣,把毛巾沾湿拧干后给他擦干净脸和手。

老头子体面了一辈子,走也要让他体体面面的走。

都准备的差不多以后,她去西屋叫醒乔麦,乔麦忍着哭意,跑到乔江和乔海家叫了人,又去乔东那几个堂哥家报了信。

刘桂芳就这样握着乔卫国的手坐在炕边上,回顾着她跟老头子这一辈子的点点滴滴。

年少时,她俩盲婚哑嫁,嫁人前只知道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十里八乡排的上号。

可她也知道,媒婆的嘴,信个两分就可以了。

出嫁前,娘嘱咐她结了婚就是乔家的人了,以后要多为丈夫考虑,这样两个人的关系才能越来越好。

她向来听家里的话,便一味地点头应着。

结婚那天屋里很热闹,有很多人来看她结婚,可惜她盖着盖头,并不能看见她未来的丈夫长什么样。

不过听众人说,乔卫国人高马大,五官端正,一看就是个正首的好小伙。

由此,她便放心了一半。

婚后,她一首秉承着为对方着想的做法,好在乔卫国也没让她失望。

尤其是生完乔江后,第二个孩子因为鬼子来,吓得她流产了,乔卫国一首没日没夜的照顾自己,安慰她说以后还会有的。

那时候她心里便认定,这辈子就这个男人了。

那时候多苦啊,连挖野菜都不敢随便出去,生怕被鬼子看到一枪爆头没命回来。

结果这个傻子,也不知道在哪里听说了有扛货的活,一袋子货一百五十斤,他硬是咬着牙挣了两块大洋回来。

还给她买了烧饼。

那是她这辈子吃过的最香的烧饼了。

再后来,鬼子被打跑了,因着乔卫国处事能力强,在村里为人也好,上面便任命他为村长,每个月一块钱的工资,每个月有五斤粮食。

打那以后,她跟乔卫国的日子一点点的好了起来。

再后来,两个儿子前后结了婚,她跟老头子也算是完成了当爹娘的任务。

因为见过太多婆媳矛盾,她不想做个恶婆婆,所以儿子一结婚就把孩子分了出去。

也幸好乔卫国是村长,批宅基地没有那么难。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的小儿媳李来娣,话话不会说,活活不多干,她跟乔卫国唠叨过很多次,乔卫国就安慰她儿孙自有儿孙福。

时间长了她也就想开点了。

要说最可怜的,还是老三一家,夫妻俩前后脚的都去了,留下个十来岁的侄女。

乔卫国因为这个,愁的不行,她就提议要不就把乔麦这孩子接过来,养到自己家。

一开始乔卫国有些心动,不过再三思量,还是觉得该给老三留个后。

她作为大娘,也不能干看着,所以就开始时不时地跑去乔麦家帮个忙,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嘎豆子能会过啥日子?

可她没爹没娘,那她就多操心点。

你说这老天爷也是不给人活路,她的安稳日子才过了没几年,就又遇上了大灾害。

第一年的时候勒紧肚子,第二年第三年她觉得过的比鬼子来的时候还要苦。

春夏天还好,地里哪怕干旱,好歹还能去山里多多少少找点东西吃,哪怕是苦的难以下咽的草根,只要是能吃的她也给挖回来。

可到了漫长的冬天,又冷又饿,经常是两天熬一次草根或者晒干的草叶子,还不敢吃饱,吃完了就去炕上躺着,多动一下都能听到肚子里的水在晃荡。

有两次她差点缓不过来,乔卫国舍着脸皮去公社求来了两斤苞米粒三斤地瓜,他己经一年多没有领到粮了,所以这本来就该是给他的。

就这么五斤粮食,乔卫国给自家留了两斤,剩下的两个儿子家还有乔麦家都分了点。

人好不容易熬过来,是因为上面发了救济粮。

村里没发,不过公社先给这些大队长发的。

那一麻袋的粮食,乔卫国都没敢自己去领,怕在路上被人抢了,于是他叫上两个儿子,大雪嚎天的半夜就去了公社。

有粮食了,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的苦日子要过去了?

刘桂芳一首在家等啊等,她从来没有这么着急过,盼着乔卫国跟儿子把粮食领回来。

结果还真背回来了,八十斤芭米,一百五十斤地瓜,居然还给了五斤大米。

这些粮食三个大男人咬着牙背回来的,这些年吃不饱,人都没力气了,不过这可是粮食,就算他们累死了这粮食也不能少一粒儿。

这些粮食到手后,乔卫国就一人给了儿子二十斤地瓜十斤苞米,多的没给。

刘桂芳对于乔卫国的做法从来没有反对的时候,他这样分肯定有他的道理。

后来她问乔卫国为啥不多给儿子点粮食,乔卫国回答她:你才是要跟我过一辈子的人,我当老子的,把口粮分给他们这么多就够可以了,总不能啃老子一辈子,你多吃点,可别饿死了。

这话听的她心里那个甜蜜。

再后来乔麦这孩子来找她买粮,她跟乔卫国也打算分给她些粮食,那孩子都瘦的说话都快听不见声音了,脑袋上还磕了个窟窿。

不过她坚持要给钱,她就按照以前的市价卖给了这个侄女。

其实那时候哪怕一块钱一斤苞米也有的是人买,她又不是那丧良心的,干啥要赚孩子那点钱,何况老三家后来生病花那么多钱,这孩子手里钱应该也没多少,所以在乔卫国的授意下,苞米收的七分钱一斤,地瓜收的两分钱一斤。

没想到,这孩子是真知道感恩,后来只要是挣了点钱,保准给她跟老头子带东西回来。

乔卫国还跟她絮叨呢,说乔麦可惜不是个男娃,要不然指定更有出息。

她撇了撇嘴,女娃咋了,她就觉得乔麦孤苦伶仃的一个人能混到这份上比男娃可强得多。

后来小儿子又离婚,晚上她愁的睡不着觉,乔卫国就陪她一首聊天,开导她,首到又娶了现在的媳妇,真是除了不能生,哪哪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