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个月后,小酒馆的收入就达到了原来的三倍以上。
趁着这股势头,徐慧真与蔡全无主动找到街道办的李主任,表达了她们希望第一个支持公私合营的愿望。
李主任自然喜出望外,因为这项工作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他对两位年轻人的努力和理解深感欣慰,并感慨于年轻一代对新政策的支持程度比老一辈更加开放。
之前他们为了说服贺老头做了不少工作,可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如今换了一代人当家,局面一下子打开了。
借此机会,徐慧真依照何傻柱之前的建议提出:由于她的一系列变革使得小酒馆现在的经营状况非常好,为了防止公私合营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保证效益不会下滑,她希望自荐为 ** 方经理,并推荐她的丈夫蔡全无担任国营方经理。
面对这样看似合理的提议,李主任陷入犹豫。
考虑到夫妻二人的关系如果同时分别担任这两类经理,虽然名曰公私合营,但实际管理大权仍在徐慧真手中。
因此,李主任只能把问题反映给区里,听取上级指示。
经多方讨论后,区领导认为尽管蔡全无过去是个普通的工人阶级,但现在看来他能够更好地运营小酒馆。
他们也意识到这是对商户的一种引导策略,可能会促使其他商家更乐意接受公私合营政策;而且他们还承诺会对这样的安排实施秘密监督,以确保一切合法合规。
最终决定尘埃落定,关于小酒馆即将实施公私合营的消息在街坊间引起了轰动,众人都开始密切关注接下来的发展。
而在所有受到影响的人中,感触最深的莫过于雪茹绸缎店的陈雪茹。
她亲眼目睹了徐慧真在区 ** 的大力表彰下接受锦旗和牌匾,并为新开张的小酒馆举行了盛大的揭牌仪式,内心感到颇为不满。
觉得徐慧真似乎抢走了本该属于她的风光。
心有不甘的陈雪茹决定认真考察一下实行公私合营后小酒馆的运作情况。
如果效果确实出色,她决心要让自已的绸缎店成为第二家响应公私合营的企业。
与此同时,另一个失落的身影出现在人们面前——那就是范金有。
他也同样羡慕起风光无限的徐慧真与蔡全无,尤其恨自已错失了参与小酒馆公私合营的机会。
更令他懊悔的是徐慧真这样一个优秀女性被蔡全无这样一个人给娶走。
因此,范金有开始暗自思量能否将陈雪茹这个同是老板又守寡的女人拿下。
他想,若说服陈雪茹一起支持公私合营,并且自已担任新合作下的绸缎店经理,那么自已一定会比蔡全无活得更精彩、更有成就感……
小酒馆实施公私合营后,一系列引人关注的变化悄然发生。
在蔡全无和徐慧真的共同努力下,其他商家也开始积极跟风实行公私合营模式。
在这波潮流中,继小酒馆之后紧跟步伐加入公私合营行列的便是陈雪茹的绸缎店;而原本寄希望于此的范金有也顺利成为该店铺的合作经理。
遗憾的是,随着时间推进,在范金有的经营管理下,店铺经营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这让曾对合作充满期望的陈雪茹慢慢改变了想法……
此时何傻柱正集中精力为机械厂的安德烈专家提供帮助。
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安德烈将大量的技术知识分享给了机械厂那些求知欲旺盛的技术人员和工人。
直到五个月后的关键阶段,安德烈宣布不再教授新的内容。
对于这一变化,机械厂早有应对预案,并继续用了两个月全面复习和巩固了之前掌握的技术。
当所有的知识点都得到透彻理解之后,才正式向安德烈表达了谢意。
临别之际,何傻柱特意为安德烈精心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宴,包括八大菜系及各式西餐,安德烈品尝之余连连称赞何傻柱此前未拿出真正手艺招待自已,遗憾许多美食未能尽早尝试。
此后不久,安德烈再来用餐时,却发现何傻柱不再像以前那样专门为他精心准备,反而与其他工人一同分享普通饭菜。
理由是他曾经在东北体验过的那种因资金困难造成的简朴餐饮方式又再次降临。
有了类似经验的安德烈虽觉伤感,但也能体谅机械厂面临的经济压力,理解这并不是对待客人的态度问题,而是基于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
一开始,安德烈本打算像在东北那样坚持自已的原则。
他向何傻柱表达了一些遗憾之后,就开始适应厂里提供的集体伙食。
但正如李工当初预测的那样,吃不上美食能让安德烈变得脾气暴躁,工作积极性也逐渐减退。
就这样过了半个月后,机械厂的刘书记等领导逐渐意识到他们似乎无法从安德烈那里获取所需的核心技术。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安德烈忽然主动找上了何傻柱和厂里的领导。
他提出只要机械厂每 ** 排何傻柱为他精心准备两顿饭菜,他愿意向技术人员分享核心技术。
这一条件令刘书记等人既激动又兴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这次成功的沟通使刘书记等人对何傻柱更加看重,他们认识到能够降服安德烈的关键在于他高超的厨艺。
对于任何一个美食爱好者来说,何傻柱这般能精通十几种菜系的大厨,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宝贝,谁能不心动呢?
于是,机械厂内那些有志于技术的人员,包括李工在内的许多人,都开始跟从安德烈学习新的技术。
上级听说此事后也大加褒扬了机械厂的工作,并调来十几个额外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支持这一工作。
得知此事的大领导也非常高兴,特地表扬了何傻柱,并与他对弈几局围棋,让他体验了一番被戏耍的感觉,引得何傻柱苦笑不已。
时光匆匆流逝,全国上下正值热烈建设时期,不知不觉时间已经来到1958年底。
在充满奉献精神的日子里,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建设祖国,时光飞快来到了1958年11月9日。
那一天,文丽在市医院经历了漫长的产程之后,随着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一个新的生命降临在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