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故意推让

跟两人猜测的一样,听一大爷易中海这么一说,不管是贾家、闫家,亦或者是牛气哄哄的刘海中,全都变成了霜打的茄子,没有了精气神。

要说转心眼,还属闫埠贵转的快,立马就意识自己的被动情况,赶紧出言找补。

“我说一大爷呀,咱们院子以前可是模范西合院,虽说现在式微了一些,但是这优良传统可不能丢了,我觉得这事还是内部处理比较好。”

“老阎这话说的有道理,不就是点打架斗殴的小事嘛,咱院子里都见多了,哪能事事都去麻烦王主任啊。”

“对,对,二大爷所言极是,街道办的领导忙着呢,咱们不能随便就去添乱,贾张氏你说是不是呀?”

“是个屁,你刚才打我时咋不这么说呢?”

“不识抬举,别的我不敢说,但是我知道只要把你打架的事情捅出去,八成还得送你回劳改场,孰轻孰重你看着办吧。”

贾张氏的三角眼骨碌碌的乱转,快速的分析眼前的情况。

还是那句话,劳改场,狗都不去。

别说是挨一顿打了,就是天天挨打,那也是外面的空气更新鲜啊。

想明白其间的道理,贾张氏嗷的一嗓子就哭出了声来。

“德高望重的一大爷哎,你还是东旭的师傅呢。”

“额,我在,我在,你别着急这么喊,听着怪渗人的。”

这事不怪易中海犯怵,主要是贾张氏的嗓门跟哭丧差不到哪里去,听的人心里首犯嘀咕,难免就有了别样的意味。

不管三家涉事方再怎么劝,反倒是易中海的观点很坚定,那就是自己人微言轻,一定要街道办出手评理。

其实这事老易心里早就考虑清楚了,院里一共就三个大爷,现在两个都涉及其中,能处理这事唯有他易中海不可。

他就是要趁着各家都有顾虑的时候,才故意的把谱摆足,到时候秋风扫落叶,唯有他易中海的威望高人一等,处于绝对的不败之地。

古人禅让地位有“三辞三让”之说,今天咱老易也要玩一把三拒邻居的戏码。

这边涉事的三家见一大爷易中海的立场坚定,不由的心生佩服,就更加的来回劝说,甚至发动院里的其他住户,一起给易中海施加压力。

“一大爷啊,不是我们不去街道办,主要是您是院里的大拿,这事理应有您来评理呀。”

“不可,不可,我就是个普通的院里管事,能称得上‘大爷’就己经是诸位抬举了,像这种事涉其他两位管事的案件,我可不敢随意评价。”

见涉事的三家劝不动一大爷,就连置身事外的傻柱,也跟着出言相劝。

“一大爷您也说了,其他两大爷都不行了,现在剩您一位能管的,咱就别在这谦让了,显得怪没劲的。”

什么叫不行了?

闫埠贵和刘海中都是裆下一紧,不由的撇了撇嘴,看在傻柱是好心的份上也就不跟他计较了。

“傻柱,你有所不知,不是我不肯帮忙,主要还是自身的能力不足,要是你们实在想内部处理的话,我提议就从咱院里再选出一个人,由他来秉公处理吧。”

“这不可能啊,要是连一大爷您都能力不足,那咱院里就更没其他人符合了。”

“哎,话不能说这么大,我相信还是有能人的。”

“……”

易中海心里美滋滋的,总算是把以往丢的面全找回来了,现在就等着众人再往前顶自己一句,那咱爷们也就只好勉为其难的领命了。

正在暗自舒爽的易中海,突然对视上后排林平安的目光,顿时就觉得后背发凉。

坏了,把这小子给忘了,你丫不会跟爷们抢戏吧。

就在易中海刚准备开口接活时,林平安的话语就如同魔咒一般,侵袭到他的脑海里。

“既然一大爷再三推辞,我林平安又心肠太软,尤其是看不得人家为难,索性就毛遂自荐一把,不知道诸位意下如何啊?”

闫埠贵、刘海中和贾张氏三人,要的只是不去街道办报官,至于说是谁在院里处理,那都是无所谓的事情。

甚至对于闫埠贵和刘海中来说,让林平安出出风头,也比让同为大爷的易中海涨脸要强的多。

同行是冤家,这道理亘古不变。

剩下的傻柱、许大茂之流,完全就是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他们才不在乎谁来处理这事。

只要这瓜保熟、保甜,谁是话事人都是无所谓的。

尤其是林平安的风评不错,又是轧钢厂的干部身份,拿出去说也能服众。

一时间支持林平安的声音不绝于耳,简首就是众望所归的存在了。

推让,结果给让脱了。

煮熟的鸭子要飞了。

这可把成竹在胸的易中海给气坏了,心说劳资做了一晚上的大餐,偏偏让你小子给尿锅里了。

这还让劳资怎么吃?

只是现在所有人都在喊着林平安的名字,想再搬回去,实在有点困难了。

不过为了自己的计划,易中海打掉牙齿往肚里咽,用五十年的道德真气压了压心火,言语平静的说道:

“林平安啊,你不是一贯主张报街道办处理嘛,怎么能随便改变自己的观点呢?”

“其实这事很简单,我还是受到一大爷的‘教诲’,让我没事多跟着你们学学,这才临时转变了思路。”

噗,易中海心里又了一刀。

不过不要紧,咱爷们有的是鲜血,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

“你能学好,一大爷心里很欣慰,不过这院里的事情很复杂,尤其是今天的事情,一遭不慎就可能引火自焚,我看你还是不要插手的为好。”

“何以见得?咱院里不过这几十号人,还不如轧钢厂的一个科室人多,难道我这个科长还解决不了么?”

“不是这个意思,主要还是为了林科长的仕途考虑,尽量别跟院里的是非掺和太多,别的受到了影响。”

为了拿回属于自己的话事权,易中海不由的信口开河,就连“进部”之事都提了出来。

只不过你自己就是工人身份,来劝说人家年轻有为的新任大科长,实在是有点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