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起,那日倚梅园中,世兰醉酒后肆意的随心剑舞时的惊艳......
到底,是拘着她了。
难为她还做的事事周全......
皇帝起身将人拉入怀里,郑重道:“朕永不负你。好了,莫要伤怀了,坏了身子。
若是辛苦,便让敬妃,端妃,沈贵人来帮你。她们也是稳重的。
你永远是朕最钟爱的贵妃。
小公主也是紫禁城最尊贵的公主。无人敢欺辱,你放心。”
年世兰一阵感动,又在皇帝怀里蹭了蹭。
皇帝越加心软,想起她跟自已时,不过十七。就如这些新人们一般,那时候她比谁都鲜艳绝伦。且自已与纯元算是看着她长大,到如今,纯元已去。
而她也成了自已身边不可或缺的贵妃,还与自已有了一个可爱的公主。
逗她开心道:“难道真是做了额娘的人,心思也变得越发多愁善感起来......”
年世兰娇羞轻轻一推,皇帝哈哈一笑。
年世兰顺势道:“那皇上,就把您常用的玉笔给臣妾如何?”
“嗯?朕的贵妃难道还缺一支笔?”皇帝不解问着。
“旁的臣妾可不稀罕,臣妾只要皇上常用的那支。”年世兰害羞道。
皇帝看年世兰如此模样,哪怕那笔是西域进贡,极为少见的材质而成的玉笔也允了。
嘴上调侃着:“瞧瞧,朕吃了爱妃一顿饭。爱妃就要顺走朕一支进贡的玉笔。朕的爱妃是越发会【精打细算】了。
既如此,爱妃可要好好练字。朕可是会检查你【功课】的。做的好,自然有赏,若是懒惰,做的不好,那朕可是要罚你的。”
年世兰撇撇嘴:“皇上欺负臣妾,明知道臣妾这字怎么也写不好,难为臣妾。纯元姐姐那时候教臣妾,可是手把手教的!虽没几日,臣妾就去游学,再没见过姐姐......
但姐姐可是用心的好师父。不像皇上,竟如此【苛待】臣妾。姐姐知道了,可该伤心了!”
皇帝一听,对年世兰更加宽和,语气近乎哄着道:“那爱妃,待朕有空亲自也如纯元一般,亲自手把手教你可好?”
年世兰这才满意:“皇上金口玉言。臣妾谢过了。姐姐没教完的,四哥教......也算是为姐姐完成一个心愿吧~”
“你姐姐要是知道你如此顽劣,怕是当时熬夜也要将你教好。”皇帝逗着年世兰,就像逗弄一只傲娇的小猫儿。
他听她说起纯元,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像是昨日,自已还在王府,似乎自已都能想到红梅树下,纯元耐心地手把手教着尚未及笄的世兰习字......
年世兰傲娇一句:“姐姐才不会。”
皇帝无奈一笑:“小厦子。去把朕的文房四宝拿来翊坤宫。送给华贵妃。”
小厦子有些惊讶,却不敢多言,恭顺道:“嗻”。
这文房四宝,可是皇帝用顺手的。
而且皆是进贡来的稀罕物件。皇帝用着顺手称心,自然是天下顶顶好的。如今,却一股脑的送给了华贵妃......
不过,也是新鲜。
人家妃子得宠,都要内务府新得的宝贝儿。
华贵妃,却要着皇帝用的旧物......
小厦子将事情与苏培盛这个师父说了。
苏培盛心中明了,这些个物件。虽说是旧物,却比那些个新鲜贡品都要贵重万分......
可见贵妃在皇上心中,怕是与纯元皇后一般无二......
苏培盛提醒着自已的徒弟:“小崽子,日后对华贵妃娘娘要比皇后娘娘还尊敬,小心。懂吗?”
小厦子嘿嘿一笑:“是。师父。您放心吧。谁不知道,满宫里,华贵妃娘娘给的赏钱最多。谁也断断不会去得罪华贵妃娘娘的。”
苏培盛摇摇头,看徒弟虽不明白其中厉害,但知道小心伺候华贵妃娘娘。也就不多说了。
确实,满宫里,尽管,华贵妃娘娘虽一向雷厉风行,但对他们这些个下人们从来也是不吝啬的。
对自已,这个总管,也是因皇帝看重的缘故,爱屋及乌的......
怕是,宫里都挤破头想去翊坤宫伺候。
哪怕,伺候那位也不比伺候皇上轻松多少。
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宫里赏钱最多的地方,怕是养心殿都不比这翊坤宫的奴才们......
又有谁,会和银钱作对呢?
所以,满宫里。尽管华贵妃娘娘不好伺候,但没有一个宫人会不喜去翊坤宫,为华贵妃办事......
就像,皇后宫里送来的福子。
福子,家人也早被华贵妃娘娘的人照顾得很好......
若是说,皇后当时,只是想派她来膈应华贵妃。
或者是刺探一些翊坤宫的情报。
如今,福子的反水,只能说是必然。
福子,自来了翊坤宫。华贵妃娘娘虽不让她做近前的事儿,但也没亏待她。
她发现,满宫里,就是在皇后娘娘那,也没有翊坤宫好。
赏钱多,家人还被照顾得好。
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虽说宫女也是八旗子弟,但对于这样的主子,自已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华贵妃与皇上要完了东西又笑着说:“臣妾,还有一桩事想皇上做主。这夏常在,规矩总是学不好,在宫里搞得鸡飞狗跳......臣妾之前在皇后宫里,得了皇后赐的一个宫女,规矩极好。想让她去伺候这夏常在,也好警醒着她。”
“这是小事儿,你自已做主便好。”皇帝不在意地说着。
华贵妃挥了挥手,轻声道:“福子,你过来。虽说是小事,但总归是皇后送来的人,臣妾送去怕皇后娘娘多心......”
皇帝看着华贵妃喊来的宫女,确实很是端庄,甚至有些......
“你是皇后送来的?”皇帝问着。
福子小心翼翼回道:“是。”
皇帝看着,一锤定音道:“模样倒是清秀,送到夏常在那,怕是可惜了。你这既不缺伺候的人,便送去莞常在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