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家用完晚饭,赵兴和他们拉了一会儿家常就早早的回去休息了。这也没办法,现在可是古代,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并且还是处于随时爆发战争的时候,不回去休息,又能去干嘛呢?
根据赵兴的谋划,鲁肃的推行,郭嘉和典韦老早就把他们义军的编制塞满了,总共1500人,个个都是精壮年,有的经过这段时间的调养和训练,都要赶得上小牛犊了。
也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那上万的流民才能够规规矩矩,要不然,指不定会乱成什么样子。
时间一晃就是流民迁徙的大日子,赵兴早早的就来到城外,看着如此大规模的流民,他的心里很是沉重。一时间感慨万千,要不是自已恰好重生在刘府的大少爷身上,多半现在也和他们一样吧!
城外的这些流民,他们衣衫褴褛,表情麻木,精神萎靡不振,只有那双眼睛里偶尔露出希望,那是对活下去的渴望,对生命的希冀与敬重。很多人都是瘦骨嶙峋,已然一副皮包骨的样子,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们吹倒,连站都站不稳,更不要说走路了。
与其说他们是一群流民,还不如直接说他们是一群有组织,有纪律的乞丐。不过,相比于武侠剧里的丐帮,肯定不是一个档次。那些乞丐能吃饱穿暖,还能号召武林干大事,这些呢?只要没被饿死就行。
赵兴走在道路上,看到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最多的就是老弱妇孺,年纪很小还被抱在怀里嗷嗷待哺,说明他的父母很爱他,没有发生易子相食的片段。遇上年纪大一点的,赵兴也会主动上前去搀扶一二,遇到生病的,他也会鼓励两句。
他的这个举动,让城外的感觉到很温馨,很有安全感,心里踏实不少。那随时可能熄灭的生命之光,也在他的到来之后被重新点燃。看向赵兴的眼神,满是感谢,他们都很清楚,自已还能活着,完全是因为眼前少年的行善之举。
这些时日,赵兴通过刘府的关系从城里运出来不少粮食,不过随着流民数量的增加,无疑是杯水车薪。而郭嘉也很果决,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果断下令,所有人只能喝稀粥,维持三分饱,保证不被饿死就好。
事实证明郭嘉的行为是正确的,那些人早已经习惯了没有法度的日子,明明没有多少力气,随时都会倒下,但是为了一点吃的,站的地方,还是会爆发冲突。
为此,郭嘉直接以军中律令处死了成百上千人,铁血手腕,冷漠无情,不可谓不严厉。也因此,那些流民才能够安静下来,听得进去他们说的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大抵说的就是他们这些人吧!
对此,赵兴没有什么好说的,甚至非常赞同郭嘉的行为。他出钱出力是为了什么?要的是听话的人,而不是一群泼皮无赖。凡是不讲规矩,蛮横无理的泼皮,打死几个算几个。不是他不留情,而是现在没有情面可讲。况且,他最恨这种自已没有本事,只会欺善怕恶的人。
郭嘉看着这些流民,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来到赵兴的身边忧心忡忡的说道:“公子,人太多了,若是赶不上春种,恐怕是要出大事情!”
赵兴也是一愣,低着头沉默了良久,随后看着这些杂乱无章的流民,突然间杀气腾腾的说道:“乱世用重典,我赵兴不养闲人,尤其是那种想要不劳而获的废物!”
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他可以为老百姓多做一些事。但是,如果把他的善意当做随意践踏的资本,那他就会暴起伤人,毫不留情。
“嗯?”郭嘉一愣,不明白赵兴想要做什么,只感觉他说的乱世用重典说得很好。
可还不等他说话,赵兴已经来到人群的中间,端坐在马背上大声说道:“我的规矩很简单,就是要听话,听话,再听话。房子、田地、吃的、用的,我都可以给你们。并且,只要你们听话照做,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流民中顿时一阵沸腾,热泪盈眶,感觉遇到了活菩萨。他们声嘶力竭的嘶吼:
“谢谢大人,多谢公子!”
“公子仁义,是我等的再生父母!”
“我等保证听话,紧跟公子的步伐!”
这一刻,众人纷纷落泪,他们一路流亡到这里,见证了饥寒交迫,多少生离死别,何曾遇到过这样的大善人?
他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朝不保夕,食不果腹,遭受了多少白眼,吃尽了苦难。如今有人给了他们希望和温暖,如何不感激涕零?
“卧槽,你们这是干嘛?我要的是你们的感谢吗?我要的是你们的态度和行动好不好?”赵兴心里想着。
听着嗡嗡作响的感谢和赞扬声,赵兴大声的问道:“你们渴望的,想要的,我都可以给你们。你们又能给我什么呢?”
话语一出,仿佛被按住了暂停键,现场死一般的沉寂,瞬间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上下打量一番,结果发现,除了他们自已,什么都没有。难不成,公子是要把我们当成奴隶?部分人的脸色已经惨淡下来,眼里的光在快速的消散。
他们左逃右奔的,还是逃脱不了被奴役的命运吗?他们的心中很是不甘,但已经没了反抗的力气。有的只是悲凄和无奈。
见他们没有说话,赵兴心里暗暗着急,这些家伙,除了吃,就不会动动脑筋?
最后只能是赵兴开口说话:“既然你们不知道能给我什么,那我就问问你们,你们还有什么?”
不少人都是摇了摇头,他们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
赵兴说道:“我只要你们的力气,只要你们的决心,只要你们的勇气。不想出力气的,没有变强的决心,缺乏生活下去勇气的,从现在开始,就可以滚蛋了!”
这一下,人群中终于又有了活力。
“大人,草民什么都没有,就只剩下这一身的力气!”
“大人,只要能吃饱,我愿意把所有的力气都献给大人!”
“大人,我是宰杀牲畜的,老猛了,不缺乏勇气!”
“大人,我们都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只要能够有一条活路,我们就愿意跟随大人一直走下去!”
人们又开始七嘴八舌,赵兴没有在说话。给了他们希望和动力,剩下的该怎么选择,就是他们的问题。自已只要露个脸,让他们知道是谁给了他们生存的能力就行。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是谁让他们度过难关。不求人人感恩戴德,只求真心实意,在危难发生的时候,不要背刺自已。
由于这次迁徙的人员众多,赵兴他们整整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才堪堪赶到东阳县。
而提前到达东阳县的鲁肃,在了解了大致的情况之后,汇报整体情况之前,也是忍不住叹了口气道:“太守那个老狐狸,提前把所有府库都给搬空了,就留下一个空壳子给我们,这次要是熬不过去,我们就会有大麻烦了!”
赵兴听了,并不感到意外,从太守对他的态度以及表现出来的忌惮,他就知道会是这个样子。说句心里话,太守还算有一点点良心,要是他一把大火把东阳县给烧了,那才真的是雪上加霜啊!
“这东阳县,不好待呀!”赵兴感叹道。
现在,他可是一县之长,都到了自已的地盘,竟然一个迎接的人都没有,这样一看,这里的人,压根就没把他放在眼里。
如此看来,只能够大刀阔斧,不仅是外在建筑需要重建,内在班子也要全部革新。
赵兴停留在东阳县外面,让大家休息整顿,把郭嘉,典韦两人也叫了过来,他们要对东阳县一事展开商议。
等到郭嘉和典韦到来,顾不得寒暄问候,赵兴就看着他唯一的智囊郭嘉问道:“奉孝,就目前的局势来看,该当如何?”
郭嘉一愣,看着赵兴那双满是期待的眼神,他知道真的考验来了,这是赵兴第一次如此认真的和他说话。这就是要对自已考校一番。不过也是,现在自已要表现的,就是自已的价值。赵兴可是说了,他不养闲人。目前义军有典韦带领,后勤有鲁肃照看,相对来说,他还没有太多的贡献。
想了想,郭嘉分析道:“公子,就东阳县来说,也是不大不小的一个县,人口在一万上下,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自已体系,完全能够自给自足。而公子这个县令突然一下子带来一万流民,城内肯定人心惶惶,这是要动他们的利益。各个大族恐怕会联合起来对付我们。现在没有人出来交涉,这就是他们给我们的一个态度,一个下马威!”
也是,东阳本来就这么大,大家勉强度日,突然来了一群外来户,到你的地盘分食抢食,指望他们能给你什么好脸色?
赵兴一下子沉默了,事关士族的生死,历朝历代都是一个大问题,解决不好,将会是一个大麻烦。他们就像是躲在暗处的一头狼,随时可能扑上来咬你两口。
但是,赵兴也没有时间跟他们在这里慢慢的耗,毕竟春耕在即,不容有失,否则真的要出大问题,既然如此,只能是快刀斩乱麻了。
赵兴把目光看向鲁肃。鲁肃默默地递上来一份名单,名单里详细的介绍了哪些可以杀,哪些可以拉拢,有什么身份地位,上面都写得清清楚楚。
赵兴一页页的翻看,整个议事厅里只有他翻动名单的声音。越看,他的脸色越发的铁青,一股霸道的气息笼罩在三人身上,让他们有一些难受,看向赵兴的目光又一次大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