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泽赶紧捂住自已的要命部位:“虽然表白了,但你不是没接受吗?我可是正经人!”
文潇潇举起手上的纸条脸色阴沉。
“你知不知道这封信送出去会发生什么?这么拙劣的藏头手段,你当审核人员是瞎子吗?”
她呵斥林泽的样子像是真的为他好一样。
忽然间,文潇潇凑近嗅了嗅林泽的周围。
一股馥郁的香水味传入鼻腔,她质问道:“你昨天见过余晚萤了是不是?”
“怎么了?你吃醋啊?”
林泽挑眉问道。
文潇潇俏脸一红,瞪了他一眼:“没个正经,我实在警告你,不要相信那个女人的任何话,她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因为敏敏的死确实另有隐情。
敏敏出事之前,余晚萤曾经给敏敏喝过水,水里面加了其他的东西。
导致她昏昏沉沉的。
这些所谓的教职工轮番羞辱了敏敏之后。
敏敏去找校长主持公道。
去了校长室之后,发现余晚萤和校长有所勾结,余晚萤拒不承认她做过的事情。
所以敏敏绝望之下,就从校长办公室跳了下去。
最后她的尸体还被埋在男生宿舍楼下,这也是余晚萤在校长耳边煽风点火的结果。
说因为敏敏死之前诅咒她。
只有这样才能让男生的阳气镇压住敏敏。
听完文潇潇讲述的编纂的故事。
林泽忽然就感觉很无趣。
这个副本的无趣,所有的诡异都在撒谎,唯独一个诚实的诡异还是个财迷。
三个人说出了三种‘凶手’互相指责推卸责任。
陈书严的故事里,杀死敏敏的是校长和教职工。
余晚萤的故事里,杀死敏敏的是该死封建的学校。
而文潇潇的故事里,杀死敏敏的是冷漠的同学。
他们只觉得压垮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而不是这根稻草之前累积的无数稻草。
【主线任务完成度49%】
老套掉牙的故事。
林泽破解起来轻轻松松。
只是他需要一个说真话的人,帮助他真正的了解这诡异现象的背后故事。
“你有没有在听我说话?”
文潇潇看着明显走神的林泽气不打一处来。
林泽对着文潇潇抛了个媚眼:“你吃醋的话,我不和她说话就是了~”
于是不正经的林泽又一次被文潇潇赶出了门外。
此时已经下课了,来到了交流时间,所有的学生以班为单位往门口走去。
学校的门口有些破败。
保安亭里一个老头在打盹,所有家长送来的信件都在这里。
学生们进学校之前的手机,也都存在保安室。
“大爷,快开门。”
胡赖子把保安值班室的门敲的梆梆响,迷瞪着的保安大爷睁开眼。
“什么?什么猫叫春?”
他声音巨大,但是眼神却迷茫的看着胡赖子。
“我说,赶紧开门!”
无奈之下胡赖子又重复了一遍。
毕竟这老头是好几年前的老职工了,连校长都对他毕恭毕敬的。
“什么?让我叫春?”老头脸色大变,赶紧拒绝:“可不敢,我这一大把年纪了。”
他依旧没有听清楚胡赖子说的什么。
全都归功于这个保安亭是封闭模式,玻璃用的还是防弹玻璃。
门就更不用说了。
见过金库的门吧。
于是胡赖子和保安大爷两个人,针对于开门两个字展开了拉锯战。
林泽也第一次知道空耳大师级别。
能把一个词听成三十八个词,还不止。
“开门。”胡赖子无奈的指了指门,保安大爷眯了眯眼,看不清啊。
于是慢悠悠的把桌子上的老花镜带上。
“开门啊...你看你这孩子,早说嘛。”
保安大爷站起身,开始输入密码,过了没一会保安室的门就打开了。
林泽憋笑。
之前听有人说,眼睛是听觉器官,他还不相信。
现在相信了。
确实是听觉器官。
保安大爷虽然是戴上眼镜,但是却跟带了助听器一样。
眼不花了,耳不聋了,背都挺直了。
没有戴上眼镜之前的两人的对话过程,不能说驴唇不对马嘴。
只能说,面对面的对账。
他俩也得对一宿。
林泽发到手的手机是一个有裂纹的,非常老旧的手机,一开机消息接二连三的弹出。
时间是公元2012。
不少的孩子都痴迷网络中奇幻的与现实完全不符的世界。
在一众消息中,一则消息最为特殊。
是微信置顶一个叫做凯凯的男人发来的很多消息,其中夹杂着一些照片或者转账。
从他进入这个学校开始的消息都是一些分享。
「小林,你突然消失,我一个人干这么多活压力很大的...」
地上零零碎碎摆放着很多的快递盒子。
两天之后发来的消息是。
「我去你家找你了,你爸妈说你去国外读书了?这个店倾注了咱俩所有的心血,你就这么撒手不管了?」
林泽想了想动手回道:「店归你了。」
他大概也知道自已为什么会被送到这个学校里了。
开网店是需要分出很多的精力的,离不开的就是网络,而这一年因为玩游戏和父母争执的孩子很多。
父母大概也是误会了?
但事实狠狠地给了林泽一记响亮的耳光。
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奶奶带他,奶奶去世后。
他才被接到县里上学,偶然间接触了网络以及网购,‘他’看出了商机,于是开了一个网店。
但是网店是需要维护的。
‘他’用自已的生活费买了个能上网的烂手机。
从‘他’和父母的短信记录来看,‘他’是一个对于网络挣钱风口把握的十分精准的少年。
甚至从一零年开始一直到一二年。
短短两年时间。
‘他’给父母先先后后转了将近50W,合作的凯凯是一个高考失利的学生,目前也就是个大专生。
但是身为两个学生刚起步,网店能到这种地步。
可以说挣得不少了。
但是‘他’得到的是什么?
并非是父母的夸赞和正确的引导。
恰恰相反。
得到的是,父母斥责一个学生不务正业,天天就知道上网。
得到的是,父母一边用着孩子给的钱,一边觉得孩子染上网瘾没有前途。
得到的是,父母用孩子亲手挣来的钱,把孩子送进了这个魔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