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之生活解读:“德如赤子般的自然之道”

我们一起深入探究《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中那深邃而耐人寻味的智慧。

开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在这里建立了一个重要的类比。“德”是老子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代表着一种符合自然规律、顺应宇宙大道的内在品性。当一个人具有深厚的“德”时,他就如同初生的婴儿一般纯粹。那么,为什么要用赤子来比喻含“德”深厚之人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看似神奇的“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在现实世界里,毒虫、猛兽和猛禽都是危险的存在,可能以人类为猎物或对人类造成伤害。然而,婴儿却能处于一个它们不会侵犯的状态。这其实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表达。婴儿的纯净无邪,没有心机,与万物没有冲突和敌意。他们不存在伤害周边事物的决然目的,也不会被世间的纷争所左右。这种纯粹散发着一种能量场,一种能让外在危险事物感知到的、非对抗性的气场,这也就是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状态。设想如果能像婴儿那样,心灵纯净、没有恶意、没有算计,与周围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那么还会有那么多来自外在的对抗和危害吗?这是老子在提醒我们回归本真的一种状态,告诉我们当回归到最纯真的自我时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危险。

接下来,“骨弱筋柔而握固”描绘出婴儿令人惊叹的生命特征。新生儿的骨骼还很脆弱,筋腱也不够强健,身体处于柔软的状态,但他们的小手却能握得紧紧的。这看似矛盾的现象,体现的正是柔弱中蕴含的强大。在的世界里,我们往往过于注重刚强和力量的表现。然而老子却从婴儿身上看到了不同的力量形式——一种柔软内敛却坚定的力量。这里也暗示着,真正的强大并不一定是外在的、坚硬的,而是具有韧性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坚守内在核心的力量。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过于追求表面的刚强,而忽略了这种更深层次的韧性呢?

“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这句话初看可能有点难以理解。婴儿对男女之事毫无概念,然而却有着蓬勃的生机,这种状态下的精力非常旺盛。老子以此来说明,生命最初的阶段,有着最为纯净和的精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这种纯粹的精力往往会受到干扰和磨损。的世界充满了各种欲望和杂念,这些因素不断地消耗着我们的精气神。老子从婴儿不受等杂念干扰而精力旺盛这一现象,呼吁我们回归到一种不受世俗欲望过度驱使的状态,从而保持生命最初的那份精气神和活力。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进一步体现了婴儿的神奇之处。婴儿可以整日啼哭,但他们的嗓子却不会沙哑。这表明他们体内的元气是极为和谐的。这种和谐不是人为营造的,而是生命原本就具备的一种完满的状态。在很多时候,由于过度的劳累、焦虑、愤怒等情绪,身体内的各种元素处于失调状态。老子在通过赤子的这种特性,暗示我们要去寻找和恢复自身那种本真的和谐平衡。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和谐。当我们内心和谐时,我们才能够充满活力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与机遇。

再看“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这里的“和”指的就是前面提及的婴儿所具有的那些和谐美妙的状态,而这些和谐的状态其实就是一种普遍的、永恒存在的自然法则。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种和谐是自然常态,我们就算得上知晓了这一普遍的规律。而一旦知晓了这种规律,那就是一种智慧,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处于无“明”的状态——不知晓这种和谐的自然之道。例如,我们可能过度追求物质利益,与同事竞争到身心俱疲,与家人争强好胜到关系紧张,这都是没有认清自然和谐之态的表现。如果我们能够像老子所倡导的那样,认识到这种自然和谐的常理,我们就会以一种更加豁达、从容和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益生曰祥”又为我们揭示了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在通常的认知里,好好地珍视生命、增加各种养生手段是好事,但老子却有着不同的看法。“益生”在这里指的是过度地珍视生命、无节制地采取各种手段来滋养生命。老子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吉祥的事,因为这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大自然有其自身的循环和节奏,如果我们过度干预,往往会适得其反。这就像在养生热的今天,很多人过度依赖保健品、过度医疗,反而造成身体的负担和各种健康问题。老子告诫我们要用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对待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不要过度人为地去干扰它。

“心使气曰强”提醒着我们另一个在生活中容易犯的错误。靠着自己的主观意气去做事情,凭借一时的心气冲动去指挥行动,这是一种逞强的表现。往往这种逞强并不是建立在理智和对大势把握的基础上的,更多是出于一种情绪或虚荣的驱动。比如说,因为逞一时之勇而参加一场自己并不擅长的比赛,不顾身体条件去强行完成一个目标。这种逞强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成就,反而可能伤害到自己。老子提倡的是一种在理智控制之下,符合自然规律和自身能力的行动方式。

最后,“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己”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深刻总结。任何事物一旦发展到盛极而壮的状态,就必然会走向衰老。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就像西季更替。而如果做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如过度追求强壮而不考虑事物发展的限度,不遵循适度原则,那么这种事物必然会过早地走向尽头。从人生角度看,这就是在提醒我们不要过度追求某一特定阶段的极致,无论是事业上的过度扩张还是身体上的过度损耗。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遵循自然节奏,像流水一样顺势而为的过程。

所以,透过《道德经》第五十五章,老子以赤子为切入点,从赤子身上的多种特性出发,阐述了有关“德”、自然和谐、生命态度以及事物发展规律等多方面的思想内涵。这些智慧不仅仅是古人的思想遗产,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更是指引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心灵平衡,追求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盏明灯。当我们在忙碌、喧嚣的都市中迷失方向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老子所描绘的赤子的状态,回归本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让自己的行为与自然之道更加契合,这样才能过上一种更加真实、美满而富有意义的生活。

希望莫沅对于《道德经》第五十五章的解读能带给您一些思考和启示,如果您有任何想法或者感悟,欢迎随时与我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