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薛宝钗的邀请,统子太贴心

后卫所第200号总旗衙署。

下午,安排的人都去踩点摸情况,为晚上的行动做好准备。

万一,里面有大高手存在,这进去无异于自投罗网,羊入虎口。

所以,准备谋划要充分。

焦大忠在衙署等结果,同时翻看卷宗……

这时,一人力士跑了进来,“见过大人,外面有一薛姓女子求见。

她说,你们是熟人,大人还是前辈……”

“让她进来!”

“是,大人!”

焦大忠不知这薛女子会是谁,有什么事找自己。

很快,几道亮丽的身影伴着阵阵香风飘来。

焦大忠一看,居然是她,这人…他当然认识,她来干嘛,自己跟她并不太熟?

“小女子…薛宝钗见过大人!”

“薛丫头,你找老夫有何事,坐吧!”

“焦大人,您老一首是我的长辈,时时鞭策我们要奋发图强,要锐意进取,可是有时年少轻狂,不能理解您老的一遍苦心……,现在细细想来,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晚辈非常感谢前辈的教诲,特送了一些吃食,还请不要嫌弃。”

焦大忠不是傻子,一两句好听的话,就被这丫头片子忽悠拐了。

他可是活了几十岁,而且是一个穿越者,这点伎俩怎么骗得了他。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见破不说破,给彼此留一丝脸面,日后好相见。

“薛丫头,你有心了,你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人,你比许多同龄人都要成熟,更有思维。

说吧,有什么事?”

“咳咳,让大人见笑了。

大人,是这样的,蓝停诗会明天举行,姐妹们都想请你大人参加,以壮声色,同时大家也可多从大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突然,统子的声音响起!

“叮,宿主触发任务,参加蓝停诗会,打出名气,获得成就点!”

我去,这样也可得到成就点?统子,我去做买卖赚钱有没有成就点?

可以,你只要取得成绩达到一定的程度,这都没问题。

好吧,现在,焦大忠对统子又有新的认识,搞半天不一定非去破什么案,这多麻烦,大道三千,条条可证道,这统子自己喜欢,真贴心。

这下,他的视野一下就开阔了,感觉自己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

“咳咳,这…我一个老头去你们莺莺燕燕、娇艳如花的地方,不太适合吧?

这会影响大家的心情。

你们应该去邀请大盘脸这样的小白脸,咳咳咳,不好意思,我的意思是,那样饱读诗书的人,这样,才是郎才女貌,相映成趣……”

“焦大人,你可是前辈,才学惊人,造诣深厚,一人赢高丽棒子使团,一首诗镇压了他们的不臣之心,乃我辈之楷模,也是我们的目标,还望大人多多指导晚辈等人,给我们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

焦大忠一看也熬的差不多了,再说废话也没有必要。

“嗯,好吧,既然是薛丫头你亲自来,又这么会说话,老夫这把老骨头就厚颜去一次,感受一下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增加一点生机活力。”

薛宝钗本没抱多大的希望,结果,幸福来得太快,她一时还没适应。

“啊,真的?”

“怎么呢,不欢迎吗?嫌老朽老矣!”

“啊,焦大人,非常欢迎!晚辈就告辞了,我还要把这个好消息给姐妹们说啦!”

薛宝钗兴冲冲的带着几个丫鬟走了,她是怕这老头又反悔……

对焦大忠来说,有赚成就点的机会,自然有兴趣。

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就跟成就点杠上了,只要有成就点的地方,他必须要冲上去,谁也不能阻止他。

上次,他还从红莲寺一众邪僧身上,回收了100年功力,他是看口水首流,但这却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如果,这些功力加在自己身上,即便一只猪也会起飞。

唉,这破系统,一定是故意气自己的。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这批人,对自己还是很忠诚的,尤其是田伯光,就像一条忠实的走狗,听话而可靠的鹰犬。

“叮,宿主给属下功力,可以无形中增加与宿主的忠诚度,受益越大,忠诚度越高。而且,其修为,也会根据宿主的意愿进行遮掩。”

“卧槽、卧槽……”

焦大忠不由暴出一口国粹,我去,搞半天在这里等着自己啊,这定制,定定制,绝对是良心价,牛!!。

那以后,自己完全可以躺平,让牛马去干事就行了。

这些功力送得绝对值。

我说田伯光这个人越用越顺手,搞半天是这个原因。

焦大忠知道,任何地方,最缺的就是忠诚。

这也是最重要的。

人,都有各自独立思维。怎么可能去忠于别人,忠于别人也都是临时权宜之计,一有条件,这些人都会反水。

而自己却得到了最难得到的东西。

那自己的功力,必要尽快送出去才行,到时,自己又会多一些牛马,嘿嘿嘿!

下午,没事的他又到诏狱里走了一圈,里面还有几名以前黄总旗关押的人。

他简单查了一下,这些都是罪大恶极之徒。

立即叫来五个小旗,让他们今天内把他们全审出来,签字画押。

他要立即上报佥事大人。

于是,五个小旗也找到了事做,不再空虚。

其实,焦大忠是看上了他们七个人一身功力,对将死之人他可不会客气。

自己身边高手越多,自己就越安全。

焦大忠又来到金陵第一楼天香楼。

还是上次的老者接见了他,在昏暗的灯光下,双方都若隐若现,仿佛云遮雾罩。

“上次,你说欠我一个消息,我为此而来。”

“说吧,能说会说,不能说问也没用,天香楼有自己的原则。”

焦大忠:“官盐沉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