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的密文破解出来了。”
“那个私人信号源的加密通讯?”
“对。”
“那就好,还有别的事儿吗?”
崔浩那头无语了小一会儿:“你不好奇密文的内容吗?”
“不好奇,破解了就好。”顾知秋随口道。
崔浩听着顾同学无欲无求的声音,也不卖关子了:“这个密文的设计者表露了自己的身份,你不想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也不想知道对方是怎么评价你的?”
“又不是玩游戏,在意别人评价做什么?”
顾知秋啃着笔盖,目光盯着刚才写道的玻尔兹曼方程,把所有的精力和重心,重新回归到了等离子同轨方程的计算推导上。
“你的对手是斯坦福大学副院长,诺贝尔数学和密码学奖得主史密斯教授。”
先不说立场和屁股的事儿,像史密斯这样一位人物,可以说是所有加密通讯领域公认的大神。
崔浩也很坦然的承认,自己也是他的崇拜者之一。
而能够战胜自己的偶像,无疑是他这么多年来最具有成就感的一次。
而对于顾知秋,崔浩就更加高看了:“韦亦东用密文的方式给史密斯教授回了一封信,告诉了他破解它‘上帝加密’的人,是我华夏的一位高中生,而且他更爱物理,数学次之。
而史密斯回信给出的评价是——自西方相继出现了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之后,下一位巨人,终于轮到了华夏。”
崔浩激情澎湃的说完。
但回应他的,只是寂寥无声。
过了很长时间,顾知秋才想起了什么:“还有事儿吗?我这边有点忙,没事儿就先挂了。”
崔浩憋屈了老半天,才蹦出了几个字:“没事儿了。”
顾知秋挂上电话,又开始专心的验算了起来。
磁场强度决定了密度和温度的上限,装置的大小决定了约束时间的上限。
这些上限,是偏微分方程重要的参数条件。
可如果每一步都体现的话,难度恐怕会大不小。
这成了顾知秋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因为造可控核聚变,并不是为了秀技术。
而是为了实用。
这就还有一个函数条件,就是输出要大于输入。
假如发射等离子束消耗50mw,则就要求聚变输出的功率最起码要大于150mw,这个核反应堆才有意义。
而无数的条件制约下,计算似乎也陷入了僵局。
直到顾知秋把思绪从现有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转移到了顾氏反应堆之后,一切才迎刃而解。
4-3型核反应堆是他改良后的环流聚变装置,因此在前世的学术界中被称为顾氏反应堆。
和托卡马克装置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实现了内循环。
通过核反应堆的能量产生,维持环流中的磁约束强度。
这样就忽略了两个上限带来的条件限制。
到这儿,一切似乎又迎刃而解了。
趁着这个漏洞,他急忙进一步攻克这学术壁垒。最终以摧枯拉朽的姿态,将等离子同轨方程快速向前推进。
……
……
……
六月七日,凌晨三点。
顾知秋看了看偏微分方程的通式,这才松了一口气去睡觉了。
等离子同轨方程的理论引导下,在原子核运动偏微分方程通式算出来的情况下,就已经完成了80%。
剩下的20%就是代入参数进行计算。
这属于普通的高等代数范畴,做到这一步,剩下的步骤,就不必他亲力亲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