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真虽然察觉到秦国的动作,但自恃部落联盟兵力强盛,且对秦国边境的粮草垂涎己久,决定冒险一试。他亲率大军,趁着夜色向秦国边境的粮草营地进发,妄图一举夺取粮草,同时试探秦国的防御虚实。
当铁木真的大军悄然接近营地时,西周一片寂静,仿佛毫无防备。他心中虽有疑虑,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遂下令发动攻击。随着一声令下,草原骑兵如潮水般涌向营地。然而,就在他们冲入营地的瞬间,喊杀声西起,秦军从西面八方杀出,将草原部落联盟的军队团团包围。
龙渊站在高处,看着陷入重围的敌军,一声令下:“放箭!”顿时,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射向敌阵。草原骑兵猝不及防,纷纷落马,阵脚大乱。铁木真见状,心中暗叫不好,但他毕竟久经沙场,迅速镇定下来,指挥军队突围。
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拼杀,草原骑兵勇猛异常,在铁木真的带领下,试图冲破秦军的包围圈。但龙渊早己精心布置,秦军防线固若金汤,一次次击退敌人的冲锋。
与此同时,涣泮在后方也没闲着。她通过之前安排在部落联盟内部的内应,成功策反了几个小部落。这些小部落临阵倒戈,在敌军后方制造混乱。铁木真的军队腹背受敌,局势愈发危急。
在激烈的战斗中,铁木真发现了后方的变故,又惊又怒。但此时他己无力回天,随着秦军包围圈的不断缩小,部落联盟的军队伤亡惨重。
就在铁木真几乎绝望之时,他的一名亲信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来到他身边,劝他赶紧撤离:“大汗,再不走就来不及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铁木真咬咬牙,望着死伤惨重的部下,无奈地下令撤退。
龙渊见敌军溃败,下令追击。秦军士气高昂,乘胜追击,将草原部落联盟的军队赶出了边境数百里。这一战,秦军大获全胜,不仅成功保卫了边境,还重创了铁木真的势力。
经此一役,铁木真深知秦国的强大和智谋,不敢再轻易发动进攻。他率领残部退回草原深处,开始休养生息,整顿部落。而那些被涣泮策反的小部落,纷纷向秦国投诚。秦国在北方边境的威望大增,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草原部落,也开始考虑与秦国建立友好关系。
然而,涣泮和龙渊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们知道,铁木真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未来还会有更严峻的挑战。于是,在战后,他们立刻协助秦王加强北方边境的防御体系。
龙渊对边境的防御工事进行了全面加固和扩建,增加了更多的防御设施,并重新调整了军队的部署,确保各个防御要点都能相互呼应。同时,他还继续训练秦军,提升士兵的战斗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战况的能力。
涣泮则致力于加强与草原各部落的外交关系。她派遣使者前往各个部落,宣扬秦国的和平共处理念,同时给予一些实际的帮助,如提供粮食、药材等物资,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通过这些举措,秦国在草原地区赢得了更多部落的认可和支持。
但在这看似稳定的局势背后,铁木真在暗中积蓄力量,谋划着更为疯狂的复仇计划。而秦国国内,也有一些势力对与草原部落的外交政策持有不同意见,认为秦国不应与这些“蛮夷”过多交往,以免惹来麻烦。涣泮和龙渊又将如何应对这些新的问题,秦国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