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商量了好久,最后大家同意了李鱼的决定,去镇上开铺子。
宝哥去镇上读书。
李三姐有空的时候,去帮忙。
梁氏有些忐忑,万一卖的不好,赚不出租铺面的钱来,可怎么办?
所有人都不同意李老爹回来帮忙。
“爹,你不想去县衙里帮闲,可以找个书院去教书,您天天看书,教书一定没问题的。”
李鱼说道。
李老爹摇摇头说:“不去,不喜欢教孩子,那还是在县里帮闲吧,空闲的时间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所有人都同意。
李老爹:我的意见真的就不重要吗?
李鱼:不太重要!
但是李鱼有个问题搞不清,为何爹爹过的如此清贫,就是不愿意去教书呢。
听娘说,风雅书院的山长听说他写字极好,想聘请他去做夫子。
但爹爹拒绝了。
梁氏觉得做夫子挣得多,闲了也可以读书,但夫君死活不去。
镇上也有两家书院,夫君也不去。
每次都说,自己不喜欢孩子。
哎!
她最后也不劝了。
定下来之后,第二天收了馄饨摊子,李鱼就去了镇上。
李三姐对镇上比较熟悉,就交给了李三姐和李鱼了。
她去家里找了三姐,两人一起去了街上。
在街上走了一趟,卖早餐的铺子不少,基本每家铺子里都有小馄饨。
转了一圈,李三姐觉得来镇上开铺子,有些唐突。
如果没了三姐的支持,这个计划一定会黄的,李鱼说:“三姐,卖馄饨的是不少,可都没咱家的好吃,要不咱们去尝尝。”
李三姐一点兴致也没有,被李鱼拖进了吃食铺子里。
一连尝了三西家,味道太一般了。
和自家的差远了,怪不得那么多人跑那么远去吃自己家的馄饨。
李三姐终于有了些信心。
“三姐,我想做点小点心,拿出来卖!”
李鱼笑着说。
“你呀,吃点小点心行,哎呦,鱼儿你快看,卖麻糖的胖婆子来镇上出摊子来了。”
李三姐惊讶地看着面前。
李鱼看过去,胖婆子正在用刀子眼看李鱼。
李鱼冲她吐吐舌头说:“三姐,她一定是被咱家的小馄饨给挤兑的没生意了,才跑到镇上来了。”
李三姐白她一眼说:“那你还想着做小点心,走,姐给你买点小点心去。”
李鱼:……
“三姐,我不……”李鱼坠在李三姐的身后。
“要15块白糖糍粑,15块油炸糕,十个装一份,五个装一份。”李三姐说道。
卖小点心的大婶认得李三姐,笑眯眯地说;“文家娘子,这小姑娘是谁呀?长得可真好看!”
李三姐轻嗤一声笑着说:“我妹子,婶子,你没看出来我们长得很像吗?”
大婶笑呵呵地说:“我看着你妹子,比你好看多了!”‘
“李大婶,你这么说,不怕我不买你家的点心了?”李三姐调皮说道。
李大婶住在文家隔壁,和文老太关系很好。
嘴又快,经常和李三姐说笑。
“姑娘,来先吃一块!”李大婶拿了一块糍糕递给了李鱼。
李鱼接了过去,甜甜地说了一声:“谢谢李婶子。”
“你瞧你妹子的嘴多甜!”李大婶夸奖道。
“李大婶,这家铺子怎么关门了?以前不是卖拉面的吗?”李鱼指着她身后的一间铺子说。
“前几天房子到期了,搬走了,说是去城里了,人家的生意不做了,我才能在这里出摊子……”李大婶是个话多的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李婶,你家的糍糕可真好吃!”
“我家的白糖糍粑,在这个镇上卖了十几年了,我公爹以前卖,现在年纪大了,我们两口子就接了摊子。”
“李婶,这间铺子还往外赁吗?”李鱼问。
“赁呀,他早上刚来过,让我帮着他寻个租户呢,这铺面位置不错,就是小了点,做个小生意还行。”李婶子说。
“你知道,他们租多少银子吗?”李鱼问。
“一个月三两银子……”李婶说。
“啊,太贵了吧,卖啥东西一个月能挣三两银子!”李三姐叫道。
“文家的,现在镇上的铺面很贵的,就我们这出个摊子,一个月还要交500文钱的管理费,别说租铺面了。”李婶说。
“李婶,我能去看看吗?”李鱼问。
“随便看吧,从窗子里能看到里面,还有灶台和桌椅呢……”
有买糍粑的人来了,李婶忙着去招呼客人了。
姐妹两个走到前面去看,两间铺子,里面一间是操作间,里面有两眼灶台,还有一个用青砖垒起来的台面。
外面一间放着十来张桌子。
李鱼一眼就看上了。
这条街是油麻镇的主街,来来往往的人很多。
离这里不远,还有两家小吃食铺子。
铺子开在一起,卖的多,食客们扎堆吃饭,今天吃这家,明天吃那家。
“三姐,你觉得怎么样?”李鱼问。
“位置倒是不错,就是租金贵了些,挣不回来,咱们不是瞎忙活吗?”李三姐皱眉说。
“三姐,一定能挣回来的,你相信我!”
李鱼眼神坚定,语气诚恳。
李三姐看她胸有成竹的样子,点点头说:“三姐,相信你!不过,这事儿得和爹娘商量。”
李三姐把糍糕给孩子们送回去一份,两个人又去了大石村。
梁氏犹豫着,这一阵子刚攒了二两银子。
连一个月的房租都付不起。
“娘,你给我两天时间,我一定能把银子挣回来,咱们先交一个月的房租试试,要是不行,咱们就还回村里来行吗?”
李鱼说道。
梁氏不想答应,可又一想到李鱼这孩子那倔强的眼神,又不想拒绝。
她狠狠心说:“这样吧,咱家里也能凑出来三两银子,带着咱家的锅碗瓢盆,也不用再添置别的东西了,咱们就试试。”
李鱼一把搂住了梁氏,她没想到娘这么快就答应了。
“鱼儿,你小小年纪去哪里弄银子,老老实实在家帮娘做生意。”梁氏叮嘱道。
恒丰药铺的事,能顺利解决,李鱼一定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
她和李老爹心里都清楚,但李鱼不说。
他们也不好再问。
梁氏听说李鱼要做小点心,笑了笑,没放在心上,无非就是小女孩子想捣鼓些小吃食罢了。
第二天,馄饨摊子收了之后,李鱼央求李三姐陪她去县城里买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