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情人眼里出西施

“嫂子,我来给你们送好消息了。”

沈荣参加完表彰大会,直接来到沈修远家,告诉他们,县里同意宋沂的要求。

“我和县领导说了,他们商量之后给我回复,说去市里的名额从五个人增加到七个人,所以,志伟和艳艳都可以去了,而且,吃住免费,和其他人一样。”

对这个结果,宋沂没感到太意外,“谢谢支书。”

沈荣摆摆手,“我也没干啥,主要是明华为国牺牲了,政府照顾一下他的孩子是应该的。”

宋沂笑了笑,“话是这么说,我们还是要感谢政府对两个孩子的照顾。”

沈荣:“宋知青是明理人,怪不得县长这么欣赏你。”

宋沂笑笑没说话。

闲聊了一会儿,沈荣起身告辞,临走前嘱咐沈修远明天早上开拖拉机和他一起去县政府拉高粱米。

沈志伟和沈艳艳学习的事情定下来,宋沂和顾福兰说了一声,想提前接沈明明回来做准备。

顾福兰没有意见,所以周五上午,沈修远开拖拉机和支书拉高粱米,顺便把沈明明接了回来,宋沂没坐过拖拉机,也想看看平时领粮食是怎么领的,就跟着去了。

领完高粱米,接上沈明明,沈修远开着拖拉机回去。

宋沂还是第一次坐拖拉机,很新奇。

前世也不是没见过沈修远开拖拉机的样子,村里只有一辆拖拉机,可是会开拖拉机的没有几个。

此时沈修远手握着车把,袖子被他撸起来,露出健康的小麦色,胳膊上的线条彰显着他的力气,迎面吹着春风,他的头发被吹起来,在宋沂的角度,可以看到他完美的下颚线,真是要多帅有多帅!

像是察觉到她的目光,沈修远扭头看到了媳妇儿崇拜的目光,他的心口像是被扎了一个小洞,一点点灌进蜜一般,疼中泛着甜,他冲她笑了笑,温柔的嗓音逆着春风轻轻传到她耳朵里,“坐好。”

宋沂脸上飘上两朵红云,要不是明明和沈荣在,她都想从后面抱住他的脖子,狠狠亲一口,告诉他,他帅极了!

沈明明在一边都看呆了。

难道这就是书里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她三哥那个熊样儿,也值得嫂子用这种爱慕的眼神看着他。

她三哥这会儿心里肯定跟吃了蜜似的。

拖拉机还没开到村口,宋沂就看到沈家村的村民站在村口翘首以盼地等着他们了。

沈修远把车停在村口,沈荣回去拿本子记账。

开始分配高粱米了。

收到三十斤高粱米,大家笑得合不拢嘴,一个个都感谢宋沂他们。

刘语嫣和沈华梅站在人群后面,看着宋沂一家风光无限受人爱戴的样子,气得五官扭曲。

刘语嫣斜了沈华梅,“爹这么精明一个人,怎么就生出你这么个蠢货!”

上次她说羡慕宋沂和沈修远的感情好,是为了告诉县长宋沂不检点,结果呢,就因为沈华梅沉不住气,把她的计划全都打乱了。

这几年,她到处说宋沂的坏话,抹黑宋沂在村民心中的好形象,眼看着大家越来越讨厌宋沂,结果,这三十斤高粱米一发,她以后想要再说宋沂的坏话都不行。

“你还好意思说我,都是知青,你还一直说你比宋沂强,结果人家排练一个话剧,就让小姑子去市里学习了,你呢,你啥都没为我干,还骂我,有你这么当嫂子的吗?”

她是真的羡慕沈明明啊,她是恨宋沂,但是她不得不承认,宋沂是个好嫂子。

看看最近沈明明脸上的笑就知道她有多开心了,完全不似之前章霞在时的郁郁寡欢。

沈华梅越想越气,“有埋怨我的功夫,还是想想怎么办吧!”

刘语嫣气得牙痒痒,她确实要好好想想接下来怎么办了。

沈明明和俩孩子下午就要出发了,宋沂给他们准备了衣裳和零食,她做好的鸡蛋糕给他们拿了一大半,额外给了沈明明五十块钱。

沈明明列开身子不要,“嫂子,娘把奖励的十块钱给我了,还额外给了我二十,三十块钱足够我们三个花了。”

因为要去市里,嫂子又把她娘家给她寄的新衣裳给了她一套,她不能再要嫂子的钱了。

“给你就拿着,”宋沂把钱塞到沈明明兜里,“第一次去远门,钱必须要带够,市里比咱们这繁荣,你们会看到很多没有见过的东西。遇到喜欢的就买,看见想吃的也别犹豫。

好不容易出一次远门,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去,就不要心疼钱了,钱以后可以再挣,我和你三哥有钱,你们三个别委屈了自己。”

沈明明眼眶红了红,伸手抱住了她,“嫂子,你怎么能对我这么好。”

真的对她太好了,好到沈明明觉得不现实。

听出她声音里的哽咽,宋沂抬手抱住她,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你是我妹妹,我当然要对你好了,等你有出息了,我也能指望你。”

沈明明松开她,十分认真地看着宋沂,“嫂子,等我毕业工作了,我养你!”

闻言,宋沂笑了,“好,我等你养我。”

沈修远上前抱住宋沂的肩膀,“我媳妇儿我自己会养,你先养好你自己吧。”

沈明明冲他撇了撇嘴,算了,她今天心情好,就不和三哥计较了。

宋沂无语地瞪了沈修远一眼,随后看向沈明明,“明明,你去了之后,帮我打听一下,那边的鸡蛋糕和面包怎么卖。”

县里肯定不如市里,如果市里的价格高,买的人也多,那她就去市里卖。

沈明明满口答应。

俩孩子一走,家里好像少了很多,平时在家里叽叽喳喳还觉得闹腾,人一走,空落落的。

见顾福兰心里想念,宋沂便过去给她找点事情做,“娘,你帮我做鸡蛋糕吧,我打算明天去县里卖。”

顾福兰打起精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