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回浮华院后楚易安灌了好几杯凉水,秦胜无语的看着她:“你跑这么急做什么?慢慢回来就是。”
楚易安大口喘着气:“说了一炷香就是一炷香,咱们要守时,不能失信。”
秦胜不置可否,问起楚修远来:“岳父大人那边可需要派人打点?”
楚易安摇头:“不必,让他自已处理去。”
说完走到桌案前坐下,看了眼之前写好的内容,完全将楚修远抛到了脑后。
秦胜也走到桌案后坐下,铺好纸,提笔。
在这件事上他们真是非常默契,只说一句就真的再也不提楚修远了。
上次写到墨家巨子派人诛杀秦孝公和卫鞅,卫鞅这边诛杀他的人被一股不知名势力拦了下来,还放了把火,那些人大喊墨家弟子杀人放火后就跑没了影。
秦孝公那边逃过一劫后打算亲自前往神农大山深处寻找墨家总院。
墨家虽然不是国家,也不是什么很强势的杀手组织,只是学派团体。
但这种以天道正义自居且横行天下的学派团体在百年间已经形成了一种蔑视天下的霸气。
所以在听说了卫鞅杀了七百多人和杀了县令后才敢对秦孝公和卫鞅发布诛杀令。
秦孝公来到墨家总院,墨家弟子们将他围在中间,不仅与他比试剑术,连各种刁钻的问题都问了出来。
秦孝公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献公上了战场,剑术自然不差,比得上他的怕是也没多少人。
比试剑术败下阵来,墨家弟子问他为何刑杀七百多人?实在过于残暴。
秦孝公却不这么觉得,乱世治国不动刑杀,怕是圣贤都做不到。
秦国私斗严重,此次更是因为争水导致尸横遍野,卫鞅的政令发布在前,百姓不遵守在后,明知故犯,挑衅国法,如何杀不得?
于是墨家弟子又将矛头挪到了郿县县令赵亢身上。
赵亢乃名士,何罪杀之?
秦孝公冷冷一笑,赵亢乃秦国县令,懦弱渎职这才导致郿县大乱,如何杀不得?
秦孝公的反驳有理有据,可墨家弟子却觉得他在狡辩,强词夺理,还扯到了卫鞅推行的政策废井田上。
他们认为赵亢是在反对卫鞅废除井田制,肆意毁田,逼民拆迁,导致万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秦孝公这般支持卫鞅变法,怎么会同意他们的观点?
卫鞅废井田开阡陌乃是千古大变,墨家弟子只听人说却不去秦国乡野看看,听听农夫们怎么说就得出这样的结论,何其荒诞?
众弟子说不过卫鞅,又扯到了他要焚毁典籍上,这次秦孝公的脸色是真的变了。
焚书还没有施行,是他和卫鞅商议之后打算第二批施行的法令。
他不知道墨家弟子们是怎么知道的,但今天被公然问出来,明日怕是会传的沸沸扬扬举国皆知。
之所以没有这么早发布,就是考虑到要先稳定秦国的大势,怕引起动荡。
秦孝公是真的生气了,骂他们根本不通为政之道,他无话可说。
这话一出,墨家弟子们好像得到了某种信号。
他们让秦孝公废除焚书法令,杀掉卫鞅,秦国还有得救,否则墨家将呼吁天下共同讨秦。
墨家弟子徒有其表、以势压人,秦孝公也不是那等贪生怕死之辈,要他杀掉卫鞅是万万不可能的,只有卫鞅能帮助秦国洗刷国耻。
秦国可以没有秦孝公,却不能没有卫鞅。
此话一出引起墨家弟子集体愤怒,可秦孝公的话还没有停。
秦国很穷,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扰乱者得不到惩罚,劳碌的人得不到休息,鳏寡的人没有依靠。
正因如此秦国才需要变法,自变法以来农人奋力耕耘,其他各行各业也是,商市通达,贫穷的人在减少。
这一切都是卫鞅的功劳。
卫鞅一介书生心怀救国之志,若没有他秦国也不会有如今的景象。
可是墨家呢?
口中大喊兼爱却没有一点落到实处,隐居深山,远离庶民,说什么救世,对百姓的温饱可曾有过一星半点实际性的帮助?
更是对卫鞅这真正的救世之才横加指责,试图杀之后快。
如此狭隘,简直徒有其表,徒有虚名。
墨家声名在外,百年来受人尊敬,这还是第一次被人这样指责,一个两个脸色难看至极,当即摆阵就要诛杀暴君。
好在关键时刻一直在默默观察的墨家巨子走了出来,阻止了众弟子的行为。
显然孝公的话打动了老墨子,老墨子下令撤论政台,设论学宴招待孝公。
至此,墨家与秦国的这场纠葛才算是过去,并结下了善缘。
这一段看的秦胜啧啧称奇:“孝公属实胆大,明知墨家众人都想杀他还敢只身前往,态度始终不卑不亢。”
“这要是换了上头那位,别说跟墨家众人争论了,让他一个人去找墨家总院怕是都不敢。”
楚易安笑道:“其实真挺凶险的,好几次秦孝公都差点被杀,这要是说服不了墨家巨子,他是真的无法活着离开墨家总院。”
“他若是死了,卫鞅的变法也很难再继续下去。”
别说变法了,卫鞅自已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接下来便是太子封地的问题了,之前因为政策变动太子封地被收了回来。
卫鞅思来想去觉得这做法太过了,还是得保留太子封地。
于是让太子选,太子非常开心,自然选了以前的封地,郿县。
然后就有了前边提到的太子嬴驷大肆屠杀白氏族人的荒唐事。
孝公听说这件事时正在外巡视,匆忙赶回栎阳已是两个月后。
回来的第一时间是去看望嬴虔,嬴虔无端遭此横祸被割去鼻子,现如今已是彻底退出了变法中心,把自已封在了府邸。
孝公说不动他,离开后就去看了太子,气的差点把人弄死。
若当时在栎阳的人是他而不是卫鞅,这件事让他来处置的话,他定会毫不犹豫杀了嬴驷,也不至于让嬴虔蒙受此冤。
正因为留在栎阳的是卫鞅才保住他一条命。
秦孝公虽然没有杀他,却对太子失望至极,废了他太子之位,让他自已去秦国游历,好好看看现如今的秦国是什么样,而不是只知道读死书。
太子嬴驷也知道自已犯下大错,没有多说,拜别孝公后便独自离开了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