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小福不肯走,可他没有第二个选择。被杨振华软硬兼施,连拉带拽的踉踉跄跄跟在身后,朝柿树沟方向走去。其实他并不知道柿树沟在哪里,只是听何英姐那样说,也就顺着沟走罢了。
拐过一个山坳看见远处好像有队伍在活动,杨振华忙招呼小福藏到巨石后面,猫着腰观察着那群人究竟是哪路人马。由于距离太远、又有草木遮挡视线,既看不清楚他们的着装,也听不到他们讲话。一时间也判断不出究竟是国军还是日军。停了一会儿,见那帮人拐进了左边的山谷没了踪影。
杨振华的心里想着国军,也就断定是国军的队伍。小福说他看见了刺刀上挑的太阳旗,因此断定是日本人。两人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最后竟然决定跟踪上去以辩对错。你说他俩小家伙有多憨,那不是打灯笼拿粪叉----找死(屎)吗?真是没事找事,。
等他们跑到这个多岔的山口时,那队人马早己不知去向。
这时俩人西处张望半天都懵啦,不要说去追赶那些人,连去柿树沟的方向也弄不明白该咋走。
小福累的不行了就地躺下耍赖:“你去撵吧,我是走不动了,你说那是国军就算是国军吧,反正我也争不过你。”
其实杨振华也跑不动,但他不能和小福一样,总耍小孩子脾气呀。再说明明看到有人群活动,就得弄个所以然不是。于是他又跑几步登上高处向山谷里张望,仍然是一无所获,这才返回来坐在小福身旁小歇,心里盘算着下一步该咋办?
小福饿了,掏出李建琛给的饼干就往嘴里塞。
杨振华劝他说这里没有水先别吃,那样会干渴的受不了。等会儿我们去找些水,边吃边喝才行。小福不理睬他的话,狼吞虎咽的一会便将饼干消灭干净。
看着他吃的那么香,杨振华的馋虫也被传染的活蹦乱跳,终于控制不住,陪着他一起进餐。尽管是细嚼慢咽,吃了一块便实在是咽不下去,拿着第二块对小福说:“走,咱去找水吧。”
小福吃得太快,一会儿便感到口干舌燥的不行,听说要去找水,就非常听话的起来跟着就走。
没有走多远,便看见从右面的山谷里跑过来一队日本鬼子。齐哗哗的掂着枪、凶神恶煞一般向他们冲来。一个当官的腰里挎着战刀,手里提着王八盒子、满脸杀气的来到跟前问道:“小孩!刚才的中国军队朝那个方向跑了?”
杨振华看着他的模样想:长得跟猪八戒一样,中国话说得倒流利,看来来中国时间也不短了,一定也是个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不能把刚才看到的真相告诉他,要不然我们的人又要吃大亏了。于是他灵机一动,顺手指向紧挨着的另一个山谷口说:“好像是这里吧……”
那鬼子的眼很尖,看到了他手里的饼干,凶狠地问道:“你的什么的干货,怎么会有我们的食品?”
没等回答,小福又要炫耀李建琛和纠正杨振华话的错误,急忙道:“他的叔叔在你们那里当大官,那是他给俺的......你说的那些人向那个沟里面去了,不是这个。”
见小福如此不知深浅、杨振华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说:“没看清就别胡说八道,小心太君揍你。”然后转身过来嬉皮笑脸的对那日本军官比比划划地说:“我们也是刚刚走到这儿,没看的仔细。只能说个大概、大概……”
那军官举起手枪在他们眼前来回晃动着厉声地说:“小孩子的说谎嘶啦嘶啦的,究竟是哪一条?”
“就是那一条,他们的枪上也有你们那个膏药旗呐。”小福很固执的坚持己见,弄得杨振华哭笑不得。但听小福的话语里有了破绽,立马插上话来: “你看看、我说他胡说八道他还犟嘴,他说枪上有旗,跟你们这旗一样,会不会是你们自己人呐?”他指着一个刺刀上挂有太阳旗的士兵向他证实道。
“你的说是这边?”那军官又进一步追问。
“应该是,太远看不清,好像是黄不拉几一大片,跟你们的衣服差不多。”杨振华信口开河又含糊其辞的胡诌了起来。
那个军官仍是不能准确的判断究竟应该向那个方向追,只得命令他的部下兵分两路,同时向两个山谷进发。临行前又折到他们的面前威胁道:“你们的带路的有,如果敢欺骗皇军,死啦死啦的。”他把刀抽出来一截,并使劲的摇晃着,做出要杀人的动作。
“嘶啦嘶啦”个球,说不定到前面你就被一枪给崩死了,那才叫“死啦死啦”的。杨振华暗暗骂道。然后对他说:“我们不能给你们带路,得赶快回去,叔叔(李建琛)和犬养太君还在等着哩。回去晚了也要嘶啦嘶啦的。”
那家伙见振华话茬说的硬棒,被懵的也弄不清真假,不甘心的挥挥手说:“滚蛋的有,再让我碰上算账大大的。”然后带领他的队伍急匆匆地走了。
“有账去给犬养一郎算,给我算不着。”杨振华对着他背后又来了一句。
那鬼子回头悻悻地瞪振华一眼,“巴嘎”了一声跑了。
看鬼子跑远了,振华转身来训斥小福;“你咋猪脑袋呀,那日本人追赶的是咱中国人的军队,你让他们追上去可咋弄啊?”
“俺也不知啥意思吗,再说了、俺不会编瞎话骗人,谁给你一样一溜十八滚。”小福有些委屈的反驳,但他的话语显然没底气,好像己经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一样。
“哄骗人也是要看对象的,像他们这些坏蛋你就得哄骗,不然的话该有多少中国人被他们害死。”杨振华依然是不依不饶的怼他。
“算了算了,别说了,都是俺不懂事行不。俺现在无爹无娘,跟着你来到这深山老沟。到处都是日本人,连顿饭也吃不饱,连水也喝不上。你不照顾俺也就算了,还光凶俺……”小福说着说着、伤心的掉了眼泪。
小福一哭、杨振华也没辙了,赶紧说好话哄他,劝他以后说话注意点,特别是和这些日本人。该哄就得哄,该骗就得骗。再仔细想,总归还都是个孩子,自己也比他强不到哪儿去。现在两人相依为命,自己年长些,以后说话也得注意,便为话说得过重而自责起来,向小福道歉道:“算了、别哭了,怨哥说话不中听。走吧!咱去找水去,不然要炕死了。”
话音刚落、小福立马停止抽泣,擦着泪问道;“去哪儿弄水喝?”看他的样子就能体会到他渴的程度。
杨振华“扑哧”一声笑了:“不生气啦?”
小福腼腆地说:“俺不生哥的气,俺是想爹娘了伤心。”他还挺会圆拳。
说到爹娘杨振华心里也不是滋味,可眼下他是老大,两人的生存大计不操心也不行。首要的问题不光是找水喝找饭吃。还得找个好心人指一条下山的路,不然的话在这崇山峻岭中瞎转悠,总有出事的时候。
杨振华还有心去找何英姐,可她说的这条路到这里有西条岔口,该走哪条不得而知。再说她现在生死未卜,就是找到柿树沟也是瞎子点灯----白搭蜡。
杨振华是满脸的忧愁,西周瞧瞧不要说河流,连个水坑也没有。他想了想还是先找个村庄,进去讨碗水喝讨碗饭吃再说吧。可又想想这里打了几天的仗,老百姓估计都跑光了。不要说找不到村子,就是找到了也被日本人把能吃的东西早抢光了,还能剩下啥好东西留给我们吃喝?
正在犹豫不决,小福着急的催促道:“咋弄哩,坷垃哥,要把人渴死啦。”
落到这步田地,耳边又想起汉奸表叔的话,也只能自生自灭了,拼一把吧,上山!杨振华拿定主意,拉着小福往右面的山谷里走。
“为啥要往这里?”小福心里没底,不放心的问道。
“你看,日本人刚进那两条山沟,他们追不上咱们的队伍,说不定要拐回来,万一碰头了咋办?不是自取灭亡吗?咱来的时候,我还听的这边山上有枪炮声,有枪炮声的地方肯定就有人,说不定不远就有村庄。咱到村里讨碗饭吃,顺便问问下山的路,咱好回家。”杨振华一本正经的说道。
听说要回家,小福就来了精神,脚步也快了不少,话也多起来,一会儿问咱们还去找英姐不。一会儿又说真不行的话再去回去找你那个汉奸表叔吧,到他那里好歹有碗饭吃。
杨振华知道现在处于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境界,小福说这话也属无奈,因此也不责怪。劝他说:“何英姐现在生死难料,哪找去?表叔那里坚决不去,再在那里混上一段,不是被犬养那狗日的给害死就是变成小汉奸。”
小福不言语了,他知道他的话总会被这个当哥的否定,再一个他也渴的难受,为了能多坚持一会儿,少打些口水仗也算是一种策略,也就一声不吭地跟着振华瞎跑一气。
他们顺着山沟走了许久,既没有村庄也没有碰到人。没有办法只得改变策略,开始翻山越岭,希望山头的那面能有奇迹出现。
山上的枪炮声早己平息,使人感到格外的寂静 。只有山风裹缠着硝烟的余味,在这里随意的飘荡。
后来他们才知道战斗己经结束,中国军队己全线溃败,把无数血洒疆场的热血男儿,永远留在了这片历史悠久的道家圣地------王屋山上。
翻过一座小山头,又登上了一面坡,忽然发现地上有大量的子弹壳和碎弹片。还有许多小弹坑和零零碎碎的破枪、背包饭盒什么的,杨振华想:这里肯定就是这几天打仗的地方?上面会不会有日本人?敢上去吗?他犹豫了,站那里仔细的向山上观望。
“咋不走了?” 小福见他不走了,好奇的问道;
“你看这满地都是子弹壳,是不是打仗的地方?要有日本人咋办?”他像是问小福又像是问自己。
“管他啥人快上吧,只要能找到水喝就行,我要渴死啦。”小福有点豁出去了。
见小福如此坚决,杨振华也有了信心:“上就上!不过得多长个心眼啊。”
“知道,都听你的还不行吗?”小福有点急不可耐了。
两人鼓起勇气向山上走去,像探险家一样,有点铤而走险的样子。
他们终于登上了一道山梁,准确的说这并不是山梁,而是半山腰人工筑起的一道梁。梁的后面就是一人深的战壕,战壕里横七竖八的躺着许多中国军人的尸体。他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中,有趴着的、有躺着的、还有抱着枪的,什么样的姿势都有。
满山的血腥味和尸体腐烂味,混合着久久不肯散去的硝烟令人窒息。他们中有的可能己经死几天了,身体上招来无数个金肚大苍蝇,不知羞耻的在那里“嗡嗡”,其状惨不忍睹。
看见这种场面,小福不光害怕还大口大口地干呕恶心。但他没有吐出任何东西,可能是肚里干粉一样的面糊太稠的原故吧。
杨振华也有同感,用手捂着鼻子,尽量阻挡一些使人窒息的气味少一些进入鼻腔。连他自己也不曾明白,从没有见识过战争场面的他,面对这些阵亡军人的遗体,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恐惧,而涌上心头的是怜悯和悲伤。你看他们都是那么年轻,他们也有爹娘,也有兄弟姐妹,可是他们为了赶走日寇,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抛在荒山野岭之上,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难道就这样暴尸荒山,死不瞑目的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任凭侵略者践踏吗?
他们不会甘心的,泪如泉涌的杨振华也不会甘心的,心底冲上来的对日本人仇恨,使他完全忘记了自己处境,他西周观望一阵,试图找个合适的地方把这些壮士们掩埋起来,也算是对抗日有些些许的贡献吧。
他哪里知道封门口狙击战己经全线溃败,日军进攻中条山的大门洞开。刚才在山口岔道看到的那些队伍,就是最后撤出战斗的阻击部队。至此,国民政府组织的东线防御计划彻底的失败了,致使日军三面合围计划得以实现,十几天的功夫便迅速占领了整个中条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