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我等非此世秦人,亦非方士,而是来自两千余年的后世!

说到这,林远舟没有接着说下去,而是对身旁的江子皓点了一下头。

江子皓见此速度飞快的将剩下的字打完,并且在开头加上了一句,希望秦王看到后能先将另外一部翻译用的手机递还回来,好让他一会继续翻译。

写完这句话后,这才将手机翻了个面,双手呈上。

嬴政从谒者手中接过,看到开头那句话后,抬眸看了江子皓一眼。

政哥看我了!

江子皓当即回以一个灿烂的笑脸。

嬴政:“……”

在谒者将另外一部手机递还给江子皓的时候,嬴政看着林远舟说的那些话,眼中也闪过了一丝异色。

陛下?

否定方士身份?

仙使之名也是为了以通天听,借世俗对海外奇境之想象编撰的?

还有无媒自燃、透物如空、可削秦剑如泥的……钢刀???

这是方士骗术所能做到的?

最后……

未来之世?!

寻常器物??

何其荒诞!

未来这个词一出来,嬴政心中本能的,瞬间就生出了对未知秩序的警惕!

不过,出于对奇物的好奇,对强国的渴望,又强行将这种警惕心压制了一点。

如果这些人提及的非金木陶石所制是真的,那岂非于手工技艺上,其所在之国己经超越了大秦国力?!

嬴政身体微微前倾,右手指腹无意识的着腰间鹿卢剑的玉柄,心中既警惕,又兴奋于此等器物可能给大秦带来的兵锋之利!

林远舟见他看完后,又继续开口说道:“实不相瞒,我等非此世秦人,亦非方士,而是来自陛下身后两千余年的后世,论起来也算秦裔子孙。”

“此番意外流落至此,我等沿着海岸,遍访山川城邑,一路查探,惊觉竟置身于陛下开创不世基业的大世,众人无不振奋!”

“皆言,若能亲历秦之崛起,必当倾尽绵薄之力!”

“虽说时代相隔久远,但后世之人皆自幼研习历史,深知陛下雄才大略,统一六国、推行郡县、书同文、车同轨,功绩震古烁今。

“只是可惜 ,您所奠定的秦祚,本可绵延万代,只因子孙未承陛下英武,施政失当,才致些许波折。”

“不过如今机缘巧合得偿所愿来此,我等心中所念唯有一事,那便是将后世所见的治国、强军、利民之法,悉数奉上,只求能助陛下一统全天下,成就万代基业,让后世万民,永远以身为秦人而自豪!”

说到这里,林远舟示意江子皓先将这些给秦始皇看,等他看完,再说一说关于物资方面的援助。

毕竟话说的再好听,那都是虚的,没有实物来的实在。

内侍将手机呈至御案前后。

嬴政继续看着上面的文字,当看到 “来自两千余年后世”以及“秦祚本可绵延万代” 等言辞时,第一反应便是极度警惕!

就如同先前所说,如今正处于灭楚战役的关键期,对天命、国祚等话题极为敏感!

且秦国历代君主都对妖言惑众者从不姑息!

但秦裔子孙?来自后世?

这个说法让嬴政有些疑惑。

再者,子孙失当致波折?

此负面批判也让嬴政怀疑其意图究竟是献策,还是诅咒?

“子孙未承英武,施政失当?”

嬴政眼神锐利的盯着林远舟和江子皓两个人,语气森然,“自孝公以来,七代秦王枕戈待旦,方有今日之基业,尔等口称秦裔,却言我子孙失政,是谓我大秦法度不足以传万世乎?”

“且不论两千余年是何荒诞之说,尔等既言研习历史,当知我大秦以法立国,纵是宗室贵戚,犯法亦与庶民同罪!”

“今你等妄言未来,若不能拿出实据,或道出六国灭亡之确切年月、战事胜负,便与方士妖言无异!”

说罢,停顿片刻,沉声道:“念你等初至,且先言治国强军之法究竟为何物,若所言不实,或妄图乱我秦政,便休怪寡人以妖言惑众之罪,将你等烹杀示众!”

话音落下,林远舟和江子皓两个人只感觉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

上方那张被玉珠半掩的面容上,那细长的眼眸里此刻泛着一股着令人胆寒的冷意,让二人只觉的后颈都在阵阵发凉。

江子皓面色都僵硬了。

不愧是千古一帝!

这气场!这威压!虽然他一句都没有听懂,但总感觉小命要不保的样子!

右侧阴影里,一名身形佝偻的尚书卒史手腕翻转如飞,迅速将这些口谕在简牍上誊录了下来。

卒史誊录完后,跪坐在丹墀下的两名博士交叉核对文本,确保无歧义后,将竹简交予了候在阶前的谒者,之后谒者才将简牍呈递给了一旁等待的林远舟。

看来得尽快把这雅言给学会了。

林远舟心中想着,伸手接过谒者递来的简牍看了起来。

另一边,隗状、冯去疾、李斯、治粟内史几个人虽然不知道那些仙使都说了些什么,但在听到嬴政说的话后,也全都瞳孔一缩,内心震惊无比!

竟妄议国祚?

对方怎敢的!?

隗状暗中观察了一下林远舟和江子两个人的神色,余光又扫过身旁尉缭与李斯的反应,心中若有所思。

秦七代基业赖法度维系,王上动怒实因法统受疑,如今盛怒之下,言辞己露杀心,此二人若不能自证,必成俎上鱼肉。

言两千余年者,必非秦人!

然称研习历史,若能道出六国兴衰之由,或可助王上预判诸侯动向?

但此等预知之说过于诡谲,若传入军中,恐将士以为天命不在秦,动摇士气?

思及此,隗状上前半步,躬身沉声道:“王上息怒,伐楚在即,此二人或可暂押廷尉府,待战事毕再行勘问,以免扰了军心。”

尉缭也深深的看了林远舟二人一眼。

在他看来,两千余年之说实属荒诞不经!

秦以军功立国,法度即军规。

而六国密探常以方术为幌刺探军情,此二人若真能‘知未来’,严刑之下或可揪出蛰伏各处的六国余党?

思及此,尉缭也开口,语气冷静到不带一点情绪的说道:“王上,可先问其灭楚之役何时终局,兵力多寡,若能言中,或为六国细作,若言不中,则妖言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