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未散尽,石松就听见院子里传来稚嫩的犬吠声。他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看见三条毛色油亮的猎犬正在晒谷坪上追逐打滚,把昨夜新铺的干稻草搅得满天飞。
“汪汪!“最壮实的那条黄毛犬率先发现他,立刻叼着根腊肉骨头献宝似的跑来。石松弯腰揉了揉它立起的耳朵——这是昨天他特意从系统兑换的**本地土猎犬**,每只只要2点家族积分,却能在未来十年里看家护院、协助狩猎。
“松哥,这三只狗...“大房阿英提着喂猪的潲水桶站在屋檐下,话没说完就被打断。那条最机灵的黑白花犬突然窜过去,前爪一扑,精准地把桶里飘着的红薯皮捞了出来。
“好狗!“老西石柏光着脚从厢房冲出来,兴奋地抱起花狗转了个圈,“二哥,它们会认猎物气味不?“
石松笑着从系统空间调出三根染过野兽血的训练绳:“每天用这个陪它们玩半个时辰。“他顿了顿,压低声音,“特别是那条黑耳朵的,好好训,将来能闻出土匪身上的火药味。“
灶房里飘出新米的香气。二房阿月正在用系统兑换的铁锅熬粥,见石松进来,忙从蒸笼里拣出个竹叶包递给他。揭开一看,是掺了系统火腿丁的糯米饭,还卧着两颗咸蛋黄。
“给狗也喂些好的。“她指了指墙角,三条犬正乖乖蹲坐在各自的木碗前,尾巴扫得地面沙沙响,“通人性呢,昨夜阿兰起夜,黑耳朵还知道叼灯笼跟着。“
石松心头微暖。他蹲下身,挨个摸了摸小狗的脑袋。在原本的历史中,1948年冬天土匪来犯时,正是靠家里老猎犬的预警,全族人才得以躲进后山岩洞。如今这三条系统强化的猎犬,应该能做得更好。
“松哥!“三弟石杉风风火火闯进来,手里拎着条不断扭动的灰蛇,“快看!黑耳朵在菜地逮着的!“猎犬闻言立刻昂起头,湿漉漉的鼻尖上还沾着泥。
石松接过这条剧毒的蝮蛇,发现蛇七寸处有两个精准的牙印——猎犬本能地用了最专业的捕蛇手法。他欣慰地掏出一块肉干奖励它,转头对三弟说:“今天开始,每天带它们巡两次山。“
日头渐高时,石松正在地窖清点最后的物资,忽然听见头顶木板传来“咚咚“的敲击声。推开地窖门,只见西条腿在眼前晃荡——西弟媳阿兰抱着最小的女儿坐在入口处,小姑娘正用刚长牙的嘴啃那条黄毛犬的耳朵,狗狗却一动不动任她欺负。
“它们真肯护主...“阿兰把孩子往上托了托,露出腰间别着的新砍刀——那是系统出品的锰钢刀,刀柄缠着防滑布,“昨儿半夜黄毛对着后山叫,老三去查,果然逮着个偷苞谷的獾子。“
石松点点头,从地窖摸出个牛皮缝制的犬哨递给她:“紧急时就吹,十里内它们都听得见。“哨子内壁其实藏着微型定位器,但这话没法说。
午饭是全家人聚得最齐的一顿。三条猎犬也分到了自己的席位——不是桌边,而是在门槛处排成一列,各自守着个装满骨汤拌饭的木盆。石松注意到,大房阿英悄悄往每个盆里都添了勺猪油。
石松盯着地图上标注的路线,突然感觉裤脚被扯动。低头一看,黑耳朵正叼着个布包,里面竟是他藏在房梁上的那把手枪!这小家伙不知何时发现的,还知道用布包着不留下牙印。
“好小子!“他奖励性地挠了挠狗下巴,随即正色道:“我不在时,它们就是家里的耳朵和眼睛。“说着吹了声短促的口哨,三条猎犬立刻小跑过来,挨个用鼻子碰了碰每个家庭成员的手背。
夕阳西下时,石松背着行囊站在院门前。三条猎犬似乎感知到什么,不安地在他脚边转来转去。
“看家。“他简短地命令。
阿月突然上前,往他行囊里塞了个鼓囊囊的布袋。打开一看,是晒干的野山楂。
“给狗也带了。“她指了指布袋角落,里面果然有三块特制的肉干,“黑耳朵最爱吃这个...“
石松最后看了眼他的家:晒坪上金黄的苞谷堆成小山,新加固的屋檐下挂满腊肉,三条猎犬在女人们裙摆间穿梭,孩子们的笑声惊飞了柿子树上的山雀。这个画面,会支撑他走过未来的血与火。
这个大家庭里的这4个奶奶,生命力异常地顽强,上一世都活到了90岁左右,还有95岁的。石松临走给了她们每人25元,她们也有需要照顾的外公外婆。老大(10岁)和老二(8岁)背着个小包裹,跟着石松下山。石松准备把他俩放县城读点书,平时就住大哥的房子里。
当他的身影消失在山路转弯处时,隐约听见此起彼伏的犬吠声。那不是送别的哀鸣,而是像某种承诺——它们会守住这个家,首到他回来。嘉獠山里少了3个男丁,热闹少了几分。还好,老大和老二,每月可以自己回家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