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7月,启德机场的喧嚣被一种新的狂热取代。镁光灯疯狂闪烁,汇聚成刺目的光河,追逐着那架缓缓滑入停机坪的银灰色私人飞机。舱门开启,周璇的身影出现在舷梯顶端。墨镜遮住了半张脸,一袭剪裁利落的白色长裙在湿热的海风中轻扬,衬得她愈发矜贵。下方,“帝汶女王返港!”的呼喊声浪几乎盖过引擎的余音。
她拾级而下,步履从容,面对汹涌的提问,唇角勾起一抹得体的弧度:“当女王太闷了,我还是喜欢唱歌。”轻描淡写,却引得记者们笔下生花。
石松紧随其后现身,身后是:阿英、阿月、梁安琪、夜英,以及一串活泼的孩子——,外加三条的猎犬。这浩浩荡荡的一行人,迅速填满了浅水湾那沉寂己久的顶级豪宅,沉寂的别墅区瞬间恢复了往日的神经中枢地位。
二、娱乐女王的商业复归
半山,那座悬挂起帝汶领事馆铭牌、却依旧弥漫着石家私邸气息的宏伟建筑内,周璇完成了身份的瞬间切换。象征王权的冠冕被取下,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干练的职业套装。面对济济一堂的媒体,她的宣告简洁有力:“即日起,重启演艺事业。”但这绝非简单的复出,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与形象工程:
唱片: 首张专辑《女王归来》——歌喉依旧,名号却己翻天覆地。
电影: 自导自演《歌女变女王》,剧本带着半自传式的传奇色彩
广告: 成为“石氏家电”全球代言人,她的形象将随着新式电器,覆盖东南亚每一个角落。
而真正显露商业野心的,是她将帝汶的“国家符号”进行了巧妙的商业化开发:
圣兽经济: “圣兽”海豚化身毛绒玩偶,成为购买“石氏家电”的促销赠品。
舌尖上的信仰: “圣鸟”金鹊形象被印上高级巧克力包装,更推出“吃出金箔片,兑换真金条”的限量营销(
英雄崇拜: “战神”李运龙穿着的同款军靴(改良民用版)上架。
周璇在聚光灯下起舞的同时,石松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场无声海啸。他的商业布局精准而迅猛,令整个香江商界为之震颤:
电子突袭: 以极低代价闪电收购日本一家濒临破产的收音机工厂,更名“帝汶电子”。首款产品“圣女牌电视机”的广告极具冲击力——周璇优雅地立于跃起的海豚模型之上放歌,画面通过电视机屏幕传遍千家万户。技术与明星效应的嫁接,首击人心。
家电颠覆: 对美国主流冰箱进行逆向工程,推出功能相仿、价格却拦腰斩断的竞品。更祭出石破天惊的售后承诺:“坏一台,赔两台!”。
奢华地标: “浅水湾商城”盛大开业,其极致的奢华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细节处令人咋舌,传闻连公共卫生间都采用了镀金配件。
农场点金: 真正的核爆级事件,是“爪哇超级农场”资产打包上市(股票代码:6666)。市场对其神话般的产量早有耳闻。发行价仅1港元/股,开盘瞬间如火箭般蹿升至5港元/股,旋即触发涨停机制,将无数散户与机构拒之门外。交易大厅内,各国财团的代表挥舞着支票簿却寸步难行,场面近乎失控。
石松端坐在VIP包厢内,俯瞰着下方资本的狂热盛宴,嘴角噙着一丝洞悉一切的淡然微笑。面对簇拥者的惊叹,他只说了一句:“因为全世界都要吃饭。”——这句话,道尽了超级农场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也揭示了资本追逐的核心逻辑。
这场资本狂欢在1954年10月达到顶峰:石氏集团旗下五家核心公司同日上市! 开盘平均暴涨300%的盛况,彻底改写了香江资本市场的格局。实力雄厚的汇丰银行,连夜紧急上调了石松的信贷额度,试图更深地绑定这棵新崛起的摇钱树。
浅水湾别墅的喧嚣,在傍晚时分沉淀为温暖的烟火气。巨大的餐桌旁,是石氏家族独特的日常画卷:
老二石志勇一丝不苟地为他的罗阿秋剥着虾壳,口中念念有词:“多吃点,营养均衡,长身体。”少年老成的关怀带着几分可爱。
石志康凭借手快,在牌桌上“赢”光了弟弟们的零花钱,正得意时,被母亲梁安琪抓个正着。严厉的惩罚是:亲手洗牌一万次,以儆效尤。
李运龙12岁的儿子李建国,精力过剩,带着那三条猎犬在花园里追逐松鼠,一阵鸡飞狗跳后,三盆价值不菲的名贵兰花惨遭“腰斩”。
阿英轻抚着再次隆起的孕肚,望着眼前的热闹与狼藉,由衷感叹:“还是香江好。帝汶那边,天天不是枪就是炮”
而夜英则安静地坐在一角,指尖在计算器上飞快跳跃。上市带来的巨额账面财富在她脑中转化为一幅幅蓝图。她低声自语:“…可套现12亿…先买维多利亚港边那块填海地,还是太平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