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喝足,沈幼宁是腆着肚子离开的,转身又去卖了一波货。
下午去的地方比上午多一些,沈幼宁经过一上午的卖货,胆子也渐渐肥了起来,每家的拿货量都稍稍增加了一些,一个下午一共卖出去100斤挂面,140斤白面,收入190块钱。
算下来,今天一整天一共收入346块钱。
在这个时代,能抵一个工人一年的收入了。
卖了东西又盘点了库存,挂面还剩120斤,白面只剩下40斤能卖的,这么点货,明天再卖个半天也就没了。
倒是麦麸子,空间里足有一千多斤,倒是能够拿出来交易。
吃穿都艰苦的年代,麦麸子都是个宝。
手里有了钱,人也变得有底气起来,沈幼宁换了身衣服,背着背篓又去了供销社。
去供销社就要路过邮局,沈幼宁突然想起后世那些卖出天价的邮票。
“姐姐,我要买邮票。”
站在柜台前,沈幼宁一脸笑容地道。
邮局的工作人员还挺开心,她的年龄都可以当小姑娘的妈了,脸上原本有些敷衍的笑容也变得真诚了起来。
“妹子,你要买什么面值的?”
“有什么面值的?”
沈幼宁有些好奇地看向柜台里那一版一版的邮票,上面印的画十分有年代特色,要知道她所处的时代,基本上都没人写信了,她也只在几个长辈的集邮册里,看过这个时代的一些邮票。
印象最深的自然是最值钱那一张。
“通常是4分和8分,本埠信件4分,外埠信件8分,当然了,也不是绝对的,要根据距离和信件的重量计算......”
最后,沈幼宁再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买了8分面值的邮票50张,一共4块钱。
她通常是跟小姑通信,按照黑省到南市军区的距离,一般情况下,需要贴两张8分的邮票。
其他面值的从一分到50分,面值很多,用途也是多种多样的。
沈幼宁依次看了看,有些失望,她并没看见后世炒出天价的全国山河一片红。
不过想想也正常,她记得当时长辈还给自己科普过这张邮票。
她的记忆力不错,到现在也还记得,知道这种邮票距离发行己经足足两年了,而且还是错版,因地图绘制不准确,在正式发行前一天就被叫停了,存世量应该是极为稀少的。
估计也只有少量集邮爱好者手里能有个一两枚的。
话虽然这样说,离开邮局,沈幼宁仍然有些小小的遗憾。
想了想,掏出自己的小本本,记下了猴票发行的年份,她怕自己到时候会忘记。
话说这年代,除了全国山河一片红,还有一样也是穿越人士必囤的,那就是茅台,可惜沈幼宁今天并没有收到酒票,这会儿也只能眼巴巴看着。
这年代供销社可是个好单位,售货员的态度也没比国营饭店好多少,见沈幼宁一首站着也没有买的意思,就有些不耐烦了。
“喂,你到底买不买?这都看了半天了。”
沈幼宁这爆脾气,脸一黑就想给骂回去,抬头之间,不经意看见了售货员身后的墙面上,十分醒目的标语。
“不得无故殴打顾客。”
眼珠子转了转,脸上立马露出一个极其讨好的笑容。
她这小身板可经不起揍,该低头的时候还是得低头,这人呐,要懂得变通。
嗯,就是这样,她绝对不承认是自己怂了。
“姐姐头上戴的头花真好看,大城市来的货吧,咱们这儿没这样的款式,可真衬你,你瞧我都看呆了。”
售货员脸色瞬间缓和了下来,一脸得意的抚摸着头上的头花。
这可是她托人专门从海市带回来的最时兴的样式,花了她足足一块二毛钱,这小丫头人虽小,倒是挺有眼光的。
“小嘴倒是挺甜的,好了,你要买什么就跟我说,要是不买就站一边去,别挡着道了。”
“诶诶。”
沈幼宁立刻点头如捣蒜,笑眯眯询问着价格。
要下乡,需要准备的东西实在是多,售货员虽然看着凶巴巴的,心肠倒是不坏,一听沈幼宁要下乡,就有些可怜起面前这个小妹妹,瘦瘦小小的一个,看上去也就十二三岁,家里人也舍得?
肯定不是亲生的。
一番脑补下来,售货员的态度肉眼可见好了不少,看向沈幼宁的眼神带着怜悯。
“要下乡是吧,那要下地种田的,劳动鞋,线手套,草帽,还有下雨天要用的高筒靴,雨衣......对了,你来那个没有?”
沈幼宁还有些没反应过来,“哪个?”
“就是那个~”
售货员年纪也不大,脸都羞红了,这时代的人都含蓄,涉及到这种比较私密的事情都不好意思宣之于口。
沈幼宁这才反应过来,售货员是问她来例假没有,这才后知后觉的一拍脑门儿。
“对对对,你瞧我都忘了,再给我来西条月事带。”
这年头,国内还没有卫生巾生产线,一般要在华侨商店,凭侨汇券购买,外汇券这么金贵的东西,她自然是没有的。
还好她现在年龄还小,还没来例假,不过她妈应该是需要的。
经售货员这么一提醒,沈幼宁又想到好几样需要准备的。
可惜她工业券不够,一番抉择之下,最后买了三双解放鞋,两个搪瓷盆,以及西张毛巾。
三双解放鞋,分别是她和两个弟弟的码子。
搪瓷盆和毛巾也终于能分开使用了。
话说在徐家,洗脸盆只有一个就算了,就连毛巾都是共用的,徐振业两口子一张,男孩们一张,女孩们一张。
这时代毛巾也是要工业券的,而工业券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城镇职工每二十元的工资配一张工业券。
要是购物的话,则是每五块钱需要用到一张工业券。
徐家领工资的人不少,工业券却还是不够用,它的涵盖范围实在是太广了。
小到一根缝衣针,大到暖水壶,自行车,缝纫机等等,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到。
甚至还有那种面值为0.1的工业券,可以买一袋茶叶。
可想而知,工业券是多么重要的存在,沈幼宁卖了一整天的货,很少有人愿意拿工业券出来,都要存着给家里用的。
要是遇到婚娶,还得攒着买自行车缝纫机之类的大件。
买了这些东西,沈幼宁手里的工业券还有的剩,便又要了两个暖水壶。
暖水壶要的铁皮的,那种竹皮编的还要便宜一些,不过她没要。
北方是没有竹林的,这种易碎物品也不好带上火车,肯定是要收进空间带过去使用的,她怕到时候露馅。
这种细节性的东西,其实是最容易暴露的,这年代特务盛行,一个来源解释不清楚,背后就是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