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定国安邦
岭南又怎么了?
皇太子李成英,蜀王李成会,以及诸位大人忧心忡忡,猜测战报的内容。
最坏的结果:曹宪领军惨败于獠人之手。
若那样别说南州,整个岭南三州,都有陷落的危险。
皇帝李景深神情肃穆,眼眸扫过战报。
初时李景深惊讶,后又带着些不敢置信,重新看了一遍战报的内容。
中书令张九玄见李景深神态有异,轻声询问道。
“陛下,岭南的战况,如何?”
李景深眸子流转,忽然笑了一声。
“哈哈哈!”
群臣微微一怔,李景深素来喜怒不形于色,今日这是怎么了?
“獠人,狡诈卑劣蛮夷尔,吾大羽国一校尉,便可挫败獠人!”
“当下,岭王萨垛丢了一只耳朵,逃回獠山了!”
什么?中书令张九玄闻言大喜。
张九玄忙追问道。
“陛下,岭南哪个校尉,有这等本事?”
中郎将周汴战死,小小校尉能扭转乾坤?
李景深举起战报,喜上眉梢。
“太子,你来将战报讲给诸位爱卿!让满朝公卿听一听我大羽边军的威风!”
太子李成英快步上前,接过战报。
“臣江南道十六卫将军曹宪,遥拜长安,末将奉陆大将军之命驰援岭南,今将岭南战事禀告陛下……”
曹宪的战报里,将他听到的消息、抵达岭南后的所见所闻,事无巨细,全部记录下来。
当群臣听到曹宪抵达南州城,得知南州城诸将放弃了梅岭古道,龟缩起来的时候,无不义愤填膺。
兵部司郎中王剑紧握拳头,怒喝道。
“荒唐!荒唐!梅岭古道乃南州门户,岂能放弃?”
“公主殿下尚在琅琊城,他们也敢放弃?胆大包天!”
王剑最恨怯战者,恨不得提着宝剑宰了那群懦夫。
不过,接下来的战报风格急转。
曹宪抵达琅琊城后,发现琅琊城之危难已经解开了,而击退萨垛的,就是校尉陈卓。
“陈卓?!”
门下侍中侯君礼念叨着这个名字,道。
“是那个一人击杀十几个象兵,还擒杀了一头大象的小队正?”
边军里面锐卒不少,但能杀死大象的,陈卓是独一份,所以侯君礼有印象。
太子李成英也是满脸的惊讶与欣赏。
“没错,正是那小队正。”
兵部司郎中王剑忍不住催促李成英。
“殿下,请快说说陈卓是怎么赢的?”
就靠着手头的两千残兵败将,陈卓能击退两倍多于己的敌人?
李成英清了清嗓子,提高声音,道。
“陈校尉分两千边军为四,其一从萨垛背后袭击,搅乱局势;其二趁势斩断獠人军队,使其首尾难顾;其三从侧翼杀出,直取萨垛王旗,射断王旗后迷惑獠人,令其认为萨垛被斩。”
“其四,于山林之中呐喊欢呼,摇动旗帜、震动树木,辅佐以‘神火飞鸦’,终令獠人惊恐溃散,陈校尉一战斩敌一千八百零九人!”
李成英念诵完战报,朝中重臣无不是连连赞叹。
中书令张九玄笑容满面,向皇帝李景深道喜。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岭南又出一定国安邦的将才呀!”
奎明达出身于岭南道,深得李景深信任。
如今奎明达去了辽西走廊,岭南道缺少扛大旗的将帅。
偏偏陈卓力挽狂澜站了出来,稳住了岭南道的局势,假以时日,陈卓将会是下一个奎明达!
不同的是,陈卓才二十出头的年纪,未来的前景远大,是可塑之才。
李景深深以为然,他背着手,说道。
“陈卓,乃是我大羽国的勇士,是栋梁!擢升陈卓为南州中府折冲都尉!”
以陈卓的功劳,升任果毅都尉当然没问题。
可一下子从果毅都尉到折冲都尉,这属于军中多年未见的破格提拔。
吏部司郎中裴坚闻言,缓缓走出。
“陛下,陈校尉如今还属于奴籍,尚未脱离,直接任命为折冲都尉,于朝廷律例不符。”
“请陛下开恩,赦免了陈校尉的奴籍,使他恢复平民籍贯,才可委任。”
陈卓当年父母被恶霸打死,他走投无路投入官宦人家卖身为奴。
后那家人被抄家,陈卓被流放充军,籍贯上陈卓可不是良民。
“准,此事裴爱卿亲自去办,要快!”
李景深要让边军士卒尽快看到朝廷的封赏,激励士气。
岭南道暂时安定,让朝廷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朝议后,皇帝李景深与两个儿子在御花园中漫步。
皇家父子少有温情时刻,李景深与他们散步也不是为了闲聊沟通感情。
“临安去了岭南,转眼数月过去,我大羽国与獠人交恶,婚事便要取消。”
李景深目光悠远,道。
“你们两个觉得,应如何安排临安?”
如何安排公主,素来是帝王省心独断,何时轮得到皇子来插嘴?
蜀王李成会眼珠一转,猜李景深有心考教他们两个。
李成会轻声说道。
“父皇,獠人狡诈反复无常,皇妹绝不可嫁给獠人。”
“北蛮对我大羽北方边境虎视眈眈,屡次寇边,又正值辽西走廊战事频繁,儿臣觉得能否让皇妹与北蛮结亲?”
皇帝李景深眸子转动,淡淡地说道。
“与北蛮和亲?你想让临安嫁给谁?”
李成会想也没想,道。
“北蛮二皇子,高洋!父皇,北蛮二皇子高洋姿容俊美,深得北蛮皇帝喜爱。”
“他与北蛮大皇子素来不和,若与我大羽国结亲,高洋的势力将再度膨胀,那高洋与他兄长,早晚火并!”
皇太子李成英眉头微蹙。
北蛮二皇子高洋姿容俊美不假,可他性情乖张暴戾,手底下的宠妾说打死就打死。
被他玩弄致死的女子不知道有多少,搞得北蛮世家都不愿意将女儿嫁给他。
李成会这建议,不是推临安进火坑么?
李成英咳嗽一声,不留痕迹地反驳李成英。
“父皇,儿臣认为临安年纪尚小,去了岭南一趟山高水远的辛苦极了。”
“不如接她回长安住着,休息休息再商议婚事,哪怕等上个两三年,也是不急的。”
李成会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阴阳怪气地说道。
“皇兄,皇妹的年纪可不小了,京中的勋贵女子有几个她这年纪还未议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