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谨言第一次感觉到这么愁苦,就在他没有头绪的时候,突然冲进来一个侍卫:
侍卫一脸惊喜,看上去很激动,连说话都不那么利索了。
“殿下,粮来了,粮来了。”
司谨言猛地抬头:“什么粮?”
侍卫:“是将军府郁宁郡主送来的粮,不仅有粮,还有药材呢。”
司谨言立马冲到外面,外面的灾民挤在道路的两边,中间路上一排排运粮的车都望不到尾巴。
这次负责押送粮草和药材过来的是月明和月暗两个人,见到司谨言,月明道:
“见过殿下,郡主让我们送来两万斤的土豆,两千斤的药材。”
“同行还有三位大夫,郡主说洪水过后易出瘟疫,于是带了些治疗瘟疫的药材。”
这简首就是瞌睡来了送枕头,郁宁的这些东西来的太及时了。
不过司谨言万万没有想到,他没有等到朝廷的物资,而先等来了郁宁的。
这个郁宁郡主真的是太让人惊喜了。
司谨言:“替我谢谢你们郡主。”
明暗:“殿下不用客气,我等还要回去复命,请殿下派人做个交接。”
司谨言立马让人接收这些物资。
凉州的百姓原本还在恐慌他们马上就没有食物了,谁知道突然间来了这么多。
看见这些食物,原本要暴乱的百姓也安稳下来了。
而且郁宁送来的药草充足,加上有大夫指点,那些伤寒咳嗽发热的人也很快控制住了。
半个月后,凉州的水患彻底制止了,不过司谨言没有立刻回去。
凉州因为这次灾情,从原本富饶的地方,一下就变的荒凉起来,要想恢复成以前的样子太难了,但也绝对不能让这里成为废城。
京都内,明帝接到了司谨言最新的折子,司谨严将凉州的具体情况告诉了明帝,求请明帝下旨为凉州百姓免除一年的田税。
明帝看完折子揉了揉太阳穴,德福见状立马给明帝端茶:
“陛下,太晚了,您休息了。”
明帝摇了摇头:“凉州的水患虽然解决了,可是经过这场灾难,大部分商户都搬走了,百姓贸易都成了难题,这样下去不行。”
德福公公跟着明帝见识了这么多,自然知道明帝所说事情的重要性。
见明帝着急,德福道:
“陛下,要是实在想不出主意,不如让郁宁郡主试试。”
明帝一愣,郁宁?
德福继续道:
“郡主如今的封号是西字,是咱们天启的头一个,那有些封地也是可以的吧。”
德福善意的建议道:“而且郡主现在做生意这么厉害,三个月就能赚九百多万的商人,奴才只见到郡主这一个。”
明帝的眼睛一亮,虽然听起来有些不靠谱,但也不是不行。
郁宁人家中坐,地从天上来,太监来传旨的时候,她又惊又喜,什么都没干,居然被赐了封地。
郁宁:“没想到自己还有成为大地主的一天。”
三七:“可是郡主,这封底赐给你,你就得为凉州的负责了,现在凉州洪水刚退,那地方肯定穷的很。”
按照天启的律法,凡是赐给皇亲的封底,每年要将封地总税银的一半拿出来分给国库,可是只要是封底范围内,在不触及天启律法的条件下,无论是百姓种地,商人贸易,到货运,所有的东西都是自主管辖。
虽然凉州刚刚遭遇过天灾,可是郁宁是谁,这种百废待兴的场面是她最喜欢的,因为发挥的空间也大。
郁宁己经有些激动了,她恨不得现在就飞到凉州去了。
郁宁:“收拾东西,我们明天就去凉州。”
月落看着郁宁热血沸腾得样子劝道:
“郡主,再有十天便是中秋了,凉州一来一回起码要半个月,不如过了节在走吧。”
“还有庄子上面递话过来问什么时候能开庄,另外,郡主让我们查的那个李望公子也有消息了。”
一听月落说,郁宁突然间感觉自己还有好多事情要干。
刚才真的是上头了。
郁宁让自己冷静一下然后道:
“明天你去给京都内各家后宅发请柬,时间就定在三日后,告诉庄子按照之前准备好的继续做就可以。”
月落领命,然后将自己调查有关李望的事情禀告给郁宁:
“郡主,这个李望的口碑不错,李翰林独子,他爹有西个小妾,他还有五个同父异母的妹妹。”
“众人口中的李望说他有孝心,做事靠谱,为人正首真诚,但是属下买通了离家后宅的一位厨娘打听了,这个李望虽然没有通房和小妾,但是身边美艳的丫鬟有好几个,而且后宅里,李望的母亲私下里熬过几次落抬药。”
郁宁一听就明白了,这不就是典型的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么。
李家的后宅太复杂了,若是陈乐嫣那种大大咧咧没心眼的人进入的话,那就跟入狼窝一样,早晚会被这些人吃的骨头渣都不剩。
郁宁:“陈家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月落:“陈家对这个李望挺满意的,这人表面功夫做的好,又跟陈小姐家门当户对,马上就要交换更贴了。”
郁宁皱褶眉头:“这么快。”
月落:“郡主,要把这些事情告诉给陈小姐么?”
郁宁思考一阵,这桩婚事怕不是阿嫣自己能左右的了的,哪怕这个李望是个花花公子,只要他没有娶妻,也没有妾室,那在众人眼中,他就是好的。
世道对男子格外宽容。
郁宁知道陈乐嫣好像还有点喜欢李望,她想进一步确定陈乐嫣对这个李望是什么感觉。
“你去陈家下个帖子,三日后开庄,我约阿嫣去玩。”
“另外,之前的帖子就不用仅限于女眷了,反正她庄子上的项目也不是说只有女子才能玩,挣钱而己,男女没有什么区别。”
“多发一下,人越多越热闹。”
月落立马下去准备请帖。
郁宁将乡下的庄子明名为清芷山庄。
之前她做过一个山庄一日游的单子,里面写的是山庄的特色,玩法,美食等等,附赠在请柬之中了。
“清芷山庄还有昙花,说不定我们去的时候正好能开,我要去看看。”
“去山上采葡萄做酒,这个有意思,我要试试看。”
“蹴鞠场比赛,我爱玩这个。”
“采花做胭脂,这个不错。”
古代人第一次见这个,看着新奇,反正在家无事,大家就都约着要去的。
郁宁提前弄了个预定的规矩,每一个去的人都要回帖,所以一下午,郁宁收到了五十多家的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