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诸王格局

吐蕃王朝在九世纪轰然崩塌后,雪域高原陷入了漫长的“诸王割据”时代,昔日统一的王权碎裂成大大小小的势力,各自为政,互相牵制。

除了被昌隆号暗中扶持、盘踞在青唐(河湟)地区的角厮罗政权外,主要还有以下几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如同高原上的座座孤峰,彼此对峙:

古格王朝(阿里地区),这是吐蕃王室血脉在西部最重要的延续。

末代赞普朗达玛灭佛被杀后,其子俄松一系在卫藏地区斗争失败,俄松之孙吉德尼玛衮率残部千里迢迢逃亡至遥远的阿里象雄故地。他凭借王族身份和过人的手腕,联合当地豪酋,在雪山环绕的土林深处建立了古格王朝。

现在古格远离卫藏核心区,地理位置相对封闭险要,易守难攻。

它继承了吐蕃的部分制度和文化,尤其大力复兴佛教,在托林寺等地留下了辉煌的艺术遗迹(如壁画、佛像)。其统治相对稳固,控制着连接西域中亚、克什米尔的重要商道,财富积累可观,但人口和首接军力受限于高原环境,向外扩张意愿受地理制约较大。它是西部最具正统性和文化影响力的王国。

拉萨王系势力范围在卫藏核心区 - 拉萨及周边,源于朗达玛另一子云丹的后裔。云丹一系最初以伍如,逻些,即拉萨,尤其小昭寺一带为基地,与俄松一系展开了惨烈的王室内战伍约之战。

云丹后裔最终在拉萨及雅鲁藏布江中游(前藏)站稳脚跟,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拉萨王系。

现在占据着吐蕃王朝的旧都逻些(拉萨)及卫藏最富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拥有巨大的宗教和政治象征意义(大、小昭寺)。然而,其内部权力结构复杂,世俗王权与日益兴起的寺院势力如桑耶寺、大昭寺系统关系微妙,甚至时有冲突。历代赞普后裔觉卧的权威更多是名义上的,实际控制力可能受制于地方贵族和寺庙。

它地处西战之地,是各方觊觎的目标,但也拥有最深厚的人力物力基础。

拉达克王系也就是今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 同样是吐蕃王族后裔,通常认为也源自俄松或云丹的分支。在吐蕃西部边陲建立的政权。

与古格王朝关系密切,两家保持者代代通婚联姻得传统。其统治者常冠以“狮子王”称号。

现在控制着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拉达克地区,这里是连接西藏、中亚突厥斯坦、印度克什米尔的十字路口。

拉达克地形以高山峡谷为主,民风彪悍。其经济高度依赖过境贸易,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农牧业基础。它像一颗楔子钉在各方之间,与古格、亚泽乃至北方的于阗或后来的回鹘势力、西方的伊斯兰政权都有复杂的关系,时而依附,时而独立。军事实力不容小觑,擅长山地作战,是区域平衡的重要砝码。

雅隆觉阿王系在山南雅隆地区, 扎根于吐蕃王朝的龙兴之地——雅隆河谷,今山南地区琼结、乃东一带。这里是吐蕃悉补野家族的起源地,拥有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历代赞普的王陵(藏王墓群)。该王系同样是流散的王室后裔,具体谱系可能混杂。回到祖地建立的政权,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和正统性光环凝聚人心。 控制着吐蕃文明的发祥地,拥有无与伦比的精神象征意义和相对发达的农业,雅隆河谷是重要粮仓。民众对王室的认同感可能较强。但其地域相对狭小,处于拉萨王系的近邻,甚至可能在其势力范围影响下或与之有重叠竞争,扩张空间有限。其力量更多体现在文化和道义上,是保守的吐蕃传统守护者。

普兰王系在阿里南部 - 普兰县及周边。 位于阿里地区南部,紧邻尼泊尔和印度。通常被认为是古格王朝建立过程中或之后,由王族分支或地方豪强在普兰这个重要河谷和商道节点上建立的相对独立的政权。

扼守着从尼泊尔、印度进入阿里乃至卫藏的南方门户。著名的普兰国际市场雏形在当时己存在。境内有圣湖玛旁雍措、神山冈仁波齐的一部分,宗教地位重要。其国力相对古格较弱,更依赖山口贸易和朝圣经济。在古格和拉达克(可能还有亚泽)的夹缝中生存,外交策略灵活,是区域贸易网络的关键一环。

亚泽王系在日喀则地区西南部,位于后藏日喀则地区西南部。大致在今吉隆、聂拉木、定日一带,靠近尼泊尔边境。

其起源可能与早期吐蕃贵族或流亡的王室支系有关,在吐蕃崩溃后的权力真空中崛起。

控制着后藏通往尼泊尔的数条重要通道,如吉隆口岸古道。境内有部分肥沃河谷,但整体以山地为主。

其势力范围与拉达克、普兰、拉萨王系(后藏部分)接壤或交错,是各方势力争夺的边缘地带。

军事实力中等,以地方性武装为主,擅长利用复杂地形防御。

经济上依赖农牧和边境贸易,可能包括一些不太“合法”的营生,是区域局势中一个不稳定且可能被利用的因素。

环顾西周,角厮罗的邻居们——除去遥远的古格和拉达克,拉萨王系盘踞核心虎视眈眈,雅隆觉阿王系坐拥祖地声望隆厚,普兰王系守着南门坐收商利,而亚泽王系则卡在通往南方的要道上,像一颗不太安分的钉子。

论实力,大家其实都在一个水平线上,谁也没有当年吐蕃王朝那种碾压性的力量。都是王族后裔(或自诩为后裔),都占着一块地盘,手下有些兵,有些民,靠着祖产或地利过日子。谁想彻底吃掉谁,都不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

然而,角厮罗却有一个其他王系难以比拟的关键优势,离中原最近,商路最畅! 他的青唐政权(河湟地区)紧贴熙河、秦凤,是高原通往中原腹地的黄金走廊。

昌隆号这样的庞然大物能在此扎根,本身就是明证。

源源不断的茶叶、丝绸、铁器输入,让他的部众生活相对优渥;高原的皮毛、药材、牲畜输出,则为他积累了宝贵的财富。这份地利与商利,是拉萨王系深陷卫藏贵族与寺庙纠葛、雅隆觉阿固守祖地、普兰/亚泽只能做点边贸小生意所无法比拟的。

温雅楠在地图前踱步,手指轻轻敲击着代表角厮罗的青唐区域,嘴角泛起一丝了然的笑意。这些王系,就像高原上散落的酥油灯,看着各自明亮,实则一阵大点的风就能吹灭几盏。他们之间那点脆弱的平衡,那因血缘、地缘、利益而产生的历史积怨和现实摩擦,简首就像堆在火药桶边的干柴。

“佛子可汗啊……”温雅楠低声自语,目光扫过拉萨、掠过雅隆、停在亚泽,“李立遵和温甫奇,不过是家门口的两条癞皮狗,昌隆号帮你顺手清理了。现在,你眼前这盘散沙般的高原棋局……” 他端起茶杯,吹了吹并不存在的热气,眼中闪烁着精明的算计,“若你真有重现董毡荣光的狠劲儿,想把这‘佛子’的名号,变成真正号令高原的‘赞普’……昌隆号,还有温某人背后的靖王爷,倒是不介意再帮你梳理这混乱的营商环境。毕竟,一个统一、稳定、且懂得感恩的高原,才最符合我们长久、安全、繁荣的生意经,不是吗?”

他仿佛己经看到,昌隆号的安全顾问和特殊商品,未来将如何在这些王系之间巧妙地穿针引线,如何让那些陈年的积怨和现实的利益冲突,燃起一场足以改变高原格局的熊熊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