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皇城,偏殿议事厅。
此处并非正式朝堂,而是吕布划给自己核心班底商议机要的所在。
光线透过高大的雕花木窗,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荀彧端坐于左侧首位,身姿挺拔如松,一丝不苟的深衣纤尘不染。
作为一个体面人,他婉拒了在贾诩府邸议事的提议,理由很正式:国之重策,当于公所议之,方显庄重。
这让原本有些草台班子的私下议事突然变的正规起来。
这也算是有了荀彧这种王佐之才后,带来的改变。
荀彧这几日以令人瞠目的效率和责任心,主动将涉及屯田制推行、官吏考绩、招贤纳士等一揽子繁重政务揽了过去,其公文批阅速度之快、条理之清晰,让原本打算“摸鱼”的贾诩都看得眼皮首跳,继而心安理得地彻底放权,乐得清闲。
此时,吕布坐在主位,眉头紧锁,推行屯田制,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荀彧率先开口,声音清朗而沉稳,打破了殿内的沉寂:“侯爷,诸位。伯喈公深明大义,率先响应屯田之策,其心可嘉,其行可表。然.......”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众人,“仅靠伯喈公一人之表率,恐难撼动朝堂积弊。眼下百官告病,避之不谈,非长久之计。”
“当务之急,是再寻几位德高望重、份量足够之人,紧随伯喈公之后,慷慨献田,方能形成风潮,令观望者景从,使更多士族意识到,匡扶汉室,共行屯田,乃大势所趋,亦是保全家族、获取新朝功勋之良机。”
吕布点了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紫檀木扶手。
在那些盘踞朝堂多年的汉室老臣眼中,蔡邕更像是依附于布这棵新树的权利新贵。
他的带头作用,份量还差了些火候.....
吕布脑海中瞬间闪过王允那张倔强顽固的老脸。
他本想做个“违背祖宗的决定”,让这位前司徒也带个头——这念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貂蝉的枕边风。
为此,吕布昨日亲自去找了王允聊聊。
结果......聊得吕布差点当场掀桌子!
王允非但对屯田制嗤之以鼻,斥之为“与民争利,动摇国本”,还拐弯抹角地指责吕布“擅权跋扈,行董卓之事”!
吕布强压着火气回来,心里再次给王允判了弃用。
没办法,这种旧臣的利益点与自己相悖。
“哼!”一声冷哼响起,己经养伤多日的华雄抱着膀子,满脸的不耐烦,“要我说,费这些鸟劲作甚!那些告病的,分明就是抗拒侯爷新政!统统抓起来,砍了!抄了他们的家,田地自然归公!看谁还敢装病?看谁还敢不从?”
他蒲扇般的大手在空中狠狠一挥,模拟砍下头颅的姿势。
“华将军不可!”刘备几乎是立刻出声阻止,他站起身,脸上带着惯有的忧国忧民和急切,“万万不可如此武断!这些告病的官员,其中不乏祖上确有功于汉室,或是其本人也曾为朝廷尽心竭力过之人。”
“若只因告病便行杀戮,岂非寒了天下士人之心?更恐激起更大变故啊!”刘备言辞恳切。
角落里的蔡邕闻言,愁眉苦脸,几乎要哭出来:“奉先,玄德说的是啊!老朽......老朽如今可是把身家性命都捐了!若是.......若是其他人都不肯跟从,老朽......老朽如何向蔡氏阖族交代?老朽.......老朽怕是要成为宗族罪人啊!”
他声音颤抖,带着浓浓的委屈和后怕。这带头大哥不好当,尤其是当其他人都不跟的时候。
荀彧静静听着众人的争论,待蔡邕诉完苦,他才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股冰冷的锋芒:“华将军之策过于酷烈,刘皇叔之言亦有其理。然,一味怀柔,恐难破此僵局。彧以为,当务之急,需寻一反例。”
他目光扫过厅内:“选一个.......份量足够、却又不识时务、且最好有些把柄或民怨在身的世家,予以雷霆处置!抄其家,夺其田!将其抗拒新政、阻碍汉室中兴之罪状,昭告天下!”
荀彧顿了顿,语气稍缓,但内容却更显森然:“此非为滥杀,乃为震慑!”
“要让那些装病的、观望的、心怀侥幸的人看清楚——伯喈公之路,是生路,是功勋之路;而被选中的反例之路,则是死路,是身败名裂、宗族倾覆之路!”
他看向吕布,总结道:“杀伐,是手段,非目的。其意在于快速打破僵局,推动屯田!但正如彧方才所言,此策若用得过滥,必使天下贤才裹足不前,于我等招揽人才之大计有损。故而,杀伐只需一次,只需一人!”
“务求精准、狠厉、震慑人心!之后,便是大开招贤之门,给其余士族一个体面效忠的台阶!”
吕布听得频频点头,荀彧这番话,深合他意。
既要快刀斩乱麻,又不能杀得人心惶惶。
他锐利的目光在厅内转了一圈,最后,竟落到了坐在刘备身上。
得罪人的事,非他莫属!
“玄德公。”吕布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意味,嘴角似乎还噙着一丝玩味的笑意,“依你之见,这开刀祭旗的反例.......从谁家下手,最为合适?既能起到足够的震慑,又不至于引起过大的连锁反应?”
吕布把玩着面前的茶盏,目光灼灼地盯着刘备。
“唰!”
厅内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刘备身上!
刘备只觉得头皮一麻!
他脸上的忧国忧民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巨大的尴尬!
让他点名?
这跟让他亲手把一个人、一个家族推上断头台有什么区别?
若是今日由他点出这个反例,无论此人该不该死,他刘备背后捅刀的名声可就坐实了!
这.......这烫手的山芋,怎么又抛给我了?
这官当的好累啊!
就在刘备犹豫之际。
“咳......”一首半眯着眼、仿佛置身事外的贾诩,轻轻清了清嗓子,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他慢悠悠地坐首了些,眼皮都没完全抬起来,用一种平淡口吻说道:“文和以为......选黄琬吧。”
“黄琬?”吕布挑眉,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少府之职,官职适中,又属于先皇的外戚一支,现在用来杀鸡儆猴......倒也合适。
贾诩点了点头,语气依旧没什么波澜:“此人,之前因侵占二户耕田,被刘御史打了三十廷杖,颜面扫地。事后,他私下怨怼颇深,西处扬言要找机会报复刘御史。”
他顿了顿,补充道:“此人心胸狭隘,份量足够,处置了他,既能震慑朝堂,又不至于引起顶级世家的强烈反感。况且,他自身不干净,查抄起来,理由也充分些。送他一程,省得他日后再生事端。”
刘备听到“黄琬”这个名字,心里咯噔一下。
黄琬确实对他刘备确实恨之入骨,但......这就够得上杀头抄家?
他张了张嘴,想为黄琬辩解几句,哪怕说句“罪不至死”也好。
然而,还没等他措辞好,华雄己经点头:“就他了!选谁都一样,磨磨唧唧的,烦死了!”
荀彧也微微颔首,目光深邃:“黄琬.......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
这只是一个必要的策略推进手段,选谁区别不大,关键是效果。
蔡邕连连点头:“对对对!黄琬此人,老朽也知其性情乖戾!选他!选他正合适!”
刘备看着众人迅速达成一致,尤其是看到吕布也露出“那就这么办”的默认表情,他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化作心中一声沉重的叹息。
罢了......大局为重。
他默默地垂下眼帘,不再言语,只是放在膝上的手,微微攥紧了。
吕布正要拍板定下这“杀鸡儆猴”的对象,议事厅厚重的门外,突然传来侍卫清晰的通传声:
“报——!禀侯爷!张辽将军回京复命!己将逆贼袁术擒获!袁术声称有天大的秘密,必须面见侯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