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已陪着娘娘。
太医见人出去了,才开口道:“娘娘!臣得您相救,自然是感激涕零的!您做什么,臣都不该有疑问,只是,不知这莞贵人与您是什么关系?
臣不得不提醒您,这莞贵人所行,可是杀头大罪!臣为您万死不辞,只是,臣不愿娘娘以身犯险!”
华贵妃一听他如此说,觉得自已是猜对了,吩咐颂芝将人扶起来:“你先起来。本宫自然不会担这干系,你也是。
此事,已经有了定局。不会有人怀疑,也不会查,你放心吧。不过,本宫问你,莞贵人脉象如何?”
太医见华贵妃如此说,才算安心:“回娘娘,莞贵人如娘娘所想,并未怀孕。只是,被人下了毒......
这种毒,会慢慢渗透到经脉,最后导致人疯魔痴傻而亡!
而且,也幸亏,莞贵人并未怀孕。否则,这婴儿怕是也要随着母体中毒!若是出生了,也是痴傻孩童!甚至死婴!”
华贵妃点点头,表示自已知道了。
太医见年世兰似有所思,便也不再打扰。
请了平安脉,便退了出去......
临行前,又想起什么说道:“娘娘,莞贵人说想见见您。”
华贵妃猜想她是想感谢自已,顺便坦白这些个事儿。
只是,现在自已冒然去,倒是惹人注意。
遂安顿道:“你告诉她,本宫与她在温宜生辰宴上,自会相见!”
待太医出门走远,颂芝才敢偷偷与华贵妃蛐蛐:“娘娘,这莞贵人,胆子真大啊......”
华贵妃看她一眼,解惑道:“哪里是她胆子大。是情势逼人罢了......
你想想,那时候那个太医已经说她有孕了,又变成中毒的话,还是这种一时查不出的毒。皇上会怎么想?皇后又会怎么做?
而那个太医又这么巧的找不到了!这一切......只会告诉别人说,她是在假孕争宠!从头到尾,都是自已在自导自演!
又或者说她是装不下去了,才又中了毒了,想害谁......那可是大罪!
她要么顺水推舟,除掉一个【倒霉蛋】,要么自已出来顶罪,再面临失宠风险,赌皇帝对她的信任,找出罪魁祸首......”
颂芝点点头,知晓了其中厉害。又带了几分骄傲之色:“那也是娘娘您答应帮她,她才敢如此呢~”
年世兰笑笑:“本宫不帮她。回头,就是皇后帮她。左右,不过一个顺手人情,本宫何乐不为?
不过,她也是聪慧。能这么快,就想到应对之法,还敢凭本宫承诺,让本宫帮了她。
莞贵人,可不可小觑。
你好好学着~傻丫头!”
颂芝见娘娘如此说,但还是摇头:“奴婢学那个做什么?奴婢只要伺候好娘娘就好了!娘娘说她聪慧,但奴婢看,还是娘娘聪慧!
娘娘与她都未事先打好招呼,便知晓了她的意思!还为她善了后......
可真是有些心有灵犀呢~
可见,娘娘才是真的聪慧之人!
可娘娘为何说,不会有人再查呢?万一,皇后怀疑......”
华贵妃娇笑着,又吃了一颗葡萄:“她不会。
如果查了,就会败露下毒之人~”
颂芝惊讶,捂嘴道:“娘娘是说,下毒之人与皇后有关!”
华贵妃白了颂芝一眼,跟了自已这么久,还是这样一惊一乍,看来还是得让她多经历一些事:“这么惊讶作甚?不然,她怎么肯让莞贵人这个新宠有孕?”
因甄嬛小产,皇帝几日心情不好。
没来过后宫,余莺儿旧计重施,跪在门外唱着几曲悲伤的昆曲儿。
皇帝气的将茶盏都摔了,怒骂着没心肝的东西!
给她禁了足......
有她做例子,后宫诸人倒也不敢再去触霉头......
后宫皆是一片安静,除了华贵妃这里人来人往......
不过,华贵妃有协力六宫之权,自然来往汇报也多些......
自然,也没人会对其议论。
这日,几人在华贵妃处商量完温宜生辰之事,算是最后定了下来。
都散去之时,华贵妃却看到沈眉庄,心事重重的样子。
本以为她是担心甄嬛,却不想,她提出想和自已单独说会子话......
华贵妃自然没有拒绝,沈眉庄算是自已一众新人里的小迷妹之一了。
自已也愿意帮她一二。
只见,她谨慎地开口:“娘娘,娘娘可记得那日,您吩咐了医女,为嫔妾们诊脉之事。”
年世兰一听,知道来事了,郑重地点点头,等待着下文。
沈眉庄接着说道:“是这样的,娘娘。那日之后,嫔妾也找了太医调理身子。
只是,说来也巧,那位太医竟是嫔妾同乡。他说,他可以治好嫔妾,并且给了嫔妾几副怀孕良方......
这几日,嫔妾......月事确实未来......
嫔妾怀疑是不是......这太医方子管用......让嫔妾有了?但是,又想起,那日医女说嫔妾得调理几年,才可有孕......
嬛儿休养。安妹妹忙着帮曹贵人,准备一些贺礼。
敬妃娘娘又失去过孩儿,嫔妾怕惹她伤心......
嫔妾没个商量的人儿,又不敢冒然禀告皇上,怕是,空欢喜一场......
所以......”
年世兰一听,就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揉了揉头说道:“你若问本宫。本宫觉得呢,这宫里,想害你的,比想帮你的多得多了......尤其,你如今,帮着本宫料理六宫之事。
又经历过落水一事,本宫相信你自已也知道其中厉害......
只是,你肯信任本宫。本宫很高兴,你说的太医,从前,倒是不听得有这么个人儿。
你若是有孕,本宫自然是高兴的。
不过,谨慎起见,本宫还是先喊医女给你看看,再叫几个太医给你瞧瞧。
这太医,多瞧瞧,总比只听一家之言的好。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