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行等一众叛臣被铲除,坊间赞誉南辰王府的声音传遍整个北陈大街小巷。
周生辰并不在意这些美誉。
幼帝刘徽也敬重皇叔,为父王守北陈江山多年。
但戚氏对此不放心,放了眼线在西州,近日西州线报,小南辰王和王妃感情甚好,军中军报多由王妃执笔代殿下批阅。
戚氏本想以漼氏牵制南辰王府,万万没想到,周生辰和时宜二人竟生情愫。一旦有了子嗣,周生辰便有了图谋,如此放任,必有后患。
中州以漼氏修著典籍为由,急召南辰王妃回漼府。
这一举,二人都心知肚明,让时宜回去修典籍是假,做人质是真,借此掣肘南辰王府。
启程回漼府,周生辰并未亲自护送,只派了3000府兵护送。
自时宜离府,王府少了不少欢乐,周生辰明显阴郁不少,众将也察觉到主帅不悦,尽可能不出现在他面前。
时宜能回到家中见见阿娘和舅舅自是很开心,但不时会想起远在西州的他,不知他在做什么。
戚太后常召时宜进宫小住,宫中不可随意走动,无事的时候,时宜就在殿内练字,一遍遍默《上林赋》。
这半年,无外敌进犯,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南辰王府的气压却越来越低,连凤俏也不敢出现在师父面前,众将军将和尚推出来应付殿下。
近年关,北境胡人入侵,一路南下,逼近青城,青城守军不足万人。
宫中多有担忧,一是无人可用,二是时宜在中州,怕周生辰借此拒不出兵。
周生辰自13岁带兵征战,与他有交情的藩王、将领不在少数,他要拒战,其他人怕也会借由拒不应战。
戚氏与丞相相商,决定让时宜速回西州安抚小南辰王,不可耽搁。
王军接到急报,周生辰并未犹豫,命晓誉率3万援军即刻前往青城。
等晓誉到了城外才发现胡人此次的兵力远多于王军,达十几万人,如果硬碰硬王军怕是撑不了多久。
时宜回西州前,阿舅向其说了宫内的担忧,希望她此次回西州,劝周生辰出兵退敌。
时宜在王府呆久了,自知周生辰不是有二心之人,更不能弃北陈百姓于不顾。但这些话她不能同阿舅讲,也不能答应阿舅,他自有他的打算,即便她可以左右他的想法,她也不会这么做。
回西州的路上,不断有战事的消息传来,宏将军带兵出征、胡人兵力13万余人。
时宜开始担忧,即使王军再骁勇,如此悬殊,寡不敌众,此战胜负难料。
更担心如果失了青城,很可能会激怒中宫,招惹更多的猜忌。
当下决定先不回西州,不能去求助哥哥,王军无周生辰的命令绝不会擅自动兵,能求的只有义兄平秦王了。
王军苦撑20日,周生辰带20万援军赶到时,只见城外已尸骸遍地,城楼上已无王军军旗,心有一凉,此战晓誉怕是凶多吉少。
有士兵看到城墙上飘着数条鸦青色的布条,鸦青色是王军军旗的颜色,知城池尚在。
一时20万王军振臂高呼,冲向敌军阵营,不足十日斩杀敌军将领,逼胡人退回境内。
时宜和平秦王赶到青城时正是清晨,敌军已趁夜撤兵,王军正打扫战场,周生辰坐于城墙上同士兵一起吃早饭,简单的稀粥、大饼,丝毫没有王的架子。听到晓誉传报王妃和平秦王在城下,周生辰一愣,起身往城下走去。
那是他半年未见的小媳妇儿。
看到周生辰的身影,时宜不顾其他提起裙角,向他跑去。周生辰望着许久未见的小妻子,张开双臂,二人不顾众人在场紧紧相拥。
这就是青城大捷,经此一战王军名头更胜,中州再传贺报,犒赏王军。可周生辰这个中宫的眼中钉、肉中刺更深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