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从历史洞察天道与人道

跟着莫沅来聊聊《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这一章内容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揭示了天道与人道的不同本质,也为我们展现了有道者的高尚境界。“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几句话把天道比喻成张弓射箭。当弓的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把它抬高一些。同样的道理,对于多余的部分就减少,对于不足的部分就补充。这就是天道的规律,它追求的是一种平衡与和谐。就像大自然一样,春夏秋冬西季轮回,冷热交替,不会让某一种极端的气候持续太久。当某一地区降雨过多时,可能就会有干旱的地方来平衡;当某种生物数量过多时,大自然也会通过食物链等方式进行调节。

而“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道和天道恰恰相反,它是剥夺不足的,用来供奉有余的。在人类社会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富有的人往往越来越富有,他们凭借着手中的财富、资源和人脉,不断地积累更多的资产。而贫穷的人则因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机会,生活越来越艰难。

在封建王朝时期,贵族和地主阶级占据着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他们过着奢华的生活,而广大的农民却只能在微薄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还要承担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就拿唐朝的后期来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量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沦为了地主的佃农,生活苦不堪言。而那些达官贵人却在长安城中纸醉金迷,享受着荣华富贵。

那么,“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谁能够把自己多余的部分拿来奉献给天下人呢?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有道者心怀天下,不贪图个人的私利,他们懂得平衡的道理,明白只有让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大家才能共同受益。“是以圣人 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所以圣人有所作为却不依仗自己的能力,功成名就却不居功自傲,他们不想表现自己的贤能。

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圣人典范。我们先来说说大禹治水的故事。在远古时期,洪水泛滥,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禹临危受命,承担起了治水的重任。他不辞辛劳,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地治理了洪水。他带领百姓疏通河道,筑堤防洪,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入大海。大禹治水的功绩是巨大的,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也没有凭借自己的功劳谋取私利。他继续为百姓谋福利,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他的这种“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的品德,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他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他的精神也一首激励着后人。

再看宋朝,宋朝商业繁荣,经济发达,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土地制度方面,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这使得土地迅速集中到了少数大地主手中。许多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沦为佃农。佃农们不仅要向地主缴纳高额的地租,还要承担各种苛捐杂税。而那些大地主们却凭借着土地和财富,在政治上也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逃避赋税,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例如在一些地区,大地主们勾结官府,隐瞒土地数量,使得国家的税收减少。而这些减少的税收负担又转嫁到了普通百姓身上。百姓们生活困苦,却无处诉说。这种“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现象,导致了宋朝社会的不稳定,农民起义时有发生。

那么,谁能做到“有余以奉天下”呢?“唯有道者”。有道者心怀天下,不贪图个人私利,愿意将自己多余的东西奉献给社会。

“是以圣人 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依仗自己的能力,功成名就却不居功自傲,不想表现自己的贤能。

战国时期的墨子就是这样一位有道者。墨子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他看到了百姓们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于是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更是一个行动者。墨子带领着他的弟子们,西处奔走,阻止各国之间的战争。有一次,楚国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得知后,日夜兼程,步行了十天十夜赶到楚国。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与楚国的公输般进行了一场模拟战争,成功地说服了楚国放弃攻打宋国的计划。墨子为了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炫耀自己的功劳。他继续带领弟子们传播自己的思想,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的生活非常简朴,与弟子们一起过着清苦的日子,将自己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社会的和平与正义。

还有东汉时期的张衡。张衡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在天文学、地震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了一千七百多年。张衡为了科学研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验,不断地探索自然的奥秘。当地动仪成功研制出来并准确地测出了陇西地震时,张衡并没有居功自傲。他依然谦虚谨慎,继续深入研究科学问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科学遗产。他的这种“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遵循天道和圣人之道的重要性。那些违背“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奉行“损不足以奉有余”人道的朝代和势力,往往会陷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困境。而那些像墨子、张衡这样的有道者,他们的行为和精神则为社会带来了温暖和希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贫富差距、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学习有道者的精神。政府要发挥好调节作用,制定公平合理的政策,缩小贫富差距,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我们每个人也要有一颗善良和奉献的心,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只追求个人的利益。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就像一座灯塔,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我们指引着方向。让我们以史为鉴,遵循天道,学习圣人之道,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