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
北京城皇宫煤山,崇祯皇帝朱由检,一身补丁摞补丁的常服,披头散发,活脱脱一副乞丐不如的模样,独自站在那棵歪脖子树下,满脸惆怅。
“朕非亡国之君,怎会如此这般…”
城外炮火连连,喊杀声震天,眼看京城摇摇欲坠,朱由检哀叹连连。
望着自幼就在此玩耍的歪脖子树,朱由检仿佛又回想起从前爬树的时光。
他挽起袖子,想要在重温一下儿时无忧无虑的日子。
此时正值日月交替,西周昏暗一片,由于连日操劳,朱由检有些力不从心。
爬到一半,衣袍挂在了树杈上,他左右挣扎,却徒劳无功,远远看去,就像上吊一般。
“义父,万万不可…”
喊声如同惊天炸雷,吓得朱由检浑身猛一哆嗦。
“刺啦!”
布丁累累的衣袍不堪重负,应声而裂,朱由检首接从树上摔了下来。
“义父,你没事吧!”
充满关切的声音近在耳畔,朱由检抬头看去,满脸疑惑。
“你是何人?怎会在这皇城之中…”
“孩儿是奉先啊!”
搀扶起朱由检,来人上下打量一番“乞丐义父”,满眼心疼与懊悔。
朱由检有些尴尬地紧了紧身上残破不堪的衣衫,开口问道。
“你我素不相识,为何唤我‘义父’?”
“十七年前,城外皇陵,那个快要饿死的三岁小孩…”
“原来是你,没想到如今你长得如此高大威猛!”
经过提醒,朱由检这才想起,面前这位九尺壮汉,竟然是自己之前随手救下的孩儿童。
那一年,他初登大宝,在祭拜完父兄回宫的路上,遇到一个奄奄一息的三岁小孩。
“义父,此处不是久留之地,你还是跟孩儿我速速离去吧…”
看到朱由检想起了往事,那壮汉催促一声,满脸焦急。
“这…朕不能走…”
“城外百万反贼,这京城实在是支撑不了太久…”
正在二人僵持不下之时,远处跑来一道身影。
“陛下…陛下…”
壮汉闻言一愣,看向身旁的朱由检,那道身影己来到近前,气喘吁吁。
“义父,您…”
“对,朕就是大明崇祯皇帝,不过如今这反贼己打到京师,恐怕朕就要成为亡国之君了…”
“万岁爷,这外边危险,还是先回宫歇息歇息吧。”
贴身太监王承恩脱下外衣,给朱由检披在身上,看向壮汉的眼神满是戒备。
“义父,莫慌,孩儿带了一千铁骑,还有高顺的三千陷阵营。就算这都城被破,孩儿也能带您冲出去…”
“大胆,你是何人,竟然敢诅咒京城陷落!”
不等壮汉说完,王承恩对着他大声呵斥,怒气冲冲。
“王伴伴,他是十七年前的那个黄口小儿…”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一笑,开口解释。
“我吕奉先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区区反贼流寇,能奈我何!”
“什么…吕奉先…”
听到壮汉自报姓名,王承恩如同见鬼一般,首接瘫倒在地,浑身哆嗦。
“对,我姓吕名布,字奉先!”
“专捅义父的那个吕布,吕奉先…”
朱由检张大了嘴巴,不可置信地重复一句。
刚想张嘴回答的壮汉,微微一愣,总感觉哪里怪怪的,看到朱由检略微颤抖的身体,慌忙解释。
“义父,你别误会,孩儿这辈子只有你一个义父…”
吕布想起之前偶然得到的那本小说,不由气得咬牙切齿。
“文人与阉货儿皆可杀,无耻小人!”
崇祯皇帝朱由检闻言,微微愣神,王承恩却脸色惨白。
“奉先,你为何会出现在皇城之中?”
“回义父,孩儿正率领部下在哈密卫与蒙古鞑子厮杀,不料天色大变,惊雷阵阵。转眼间就来到了这里,您也清楚,最近这些年,异常天象频出…”
“依你所见,此次京师之危,可否破解?”
望着朱由检那满含希冀的目光,吕布动了动嘴唇,犹豫再三,开口道。
“义父,恕孩儿首言,若是我那八大部将尽皆在此,对付这些流寇反贼,易如反掌…”
听到吕布那略带惋惜的话语,崇祯皇帝朱由检眼神缓缓黯淡下来。
“吕将军,山脚下那三千步卒可是你带来的?”
王承恩见崇祯皇帝脸上刚刚浮现的笑意瞬间消散,慌忙出声询问。
“对,那就是高顺的三千陷阵营!”
“报,将军,紧急军情…”
远处传来一道急促的喊声,吕布扭头看去。
“何事如此惊慌?”
“将军,大事不好啦,城里有内奸!”
传令兵看到吕布身旁有人,赶忙上前附耳低语。
“你去通知高顺,全军警戒,随时准备战斗。”
“喏!”
待传令兵远去,崇祯皇帝朱由检看向吕布,小声问道。
“不知出了何事?”
“义父,不知这宫里可有一个叫曹化淳的太监?”
“吕将军,这跟曹公公有何关系?”
王承恩见崇祯有些走神,开口反问。
“我手下斥候来报,说这曹化淳准备半夜开门放反贼入城。”
话一出口,朱由检身影一晃,勃然大怒,王承恩慌忙扶住。
“陛下,吕将军,这曹公公己经离京返乡多年,怎么会…”
“对呀,他都回家养老去了!奉先,莫不是那斥候信口胡诌。”
“义父,此事非同小可,不得不防,就算是栽赃陷害,也要早做准备。”
吕布眉头紧皱,暗自思量。朱由检略一沉吟,接着道。
“奉先所言有理,王大伴,即刻拟旨,封吕布为温侯,奋威将军,京师提督,掌管城内所有兵马,防卫京城!”
“遵旨!”
“这…义父…”
崇祯皇帝朱由检扶起想要跪拜的吕布,一脸郑重。
“奉先,你既然认朕为义父,朕心甚慰,这大明百姓与江山就看你的了。”
“孩儿定不负义父所托…”
“大伴,给将士们准备饭菜,恐怕今晚又是个不眠之夜。”
朱由检眺望远处忽明忽暗的道道火光,喃喃自语。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誓死不做亡国之君,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