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章 草原之主

事实证明,多铎的预感没有错,蒙古鞑子确实是这样安排的计划。

假装在以逸待劳的情况下,故意诈败诱敌深入,然后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粉碎侵略者的阴谋,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从而完成保家卫国的任务。

没有任何意外,强弩之末的建奴鞑子们,果然上当中计,一切都按照计划,顺利完成。

唯一不同之处,就是他们忽略了多铎并不是一个傻子这个事实。

他们没有想到,多铎居然敢在兵力不多的情况下,再次分兵。

虽然不能一网打尽敌军,却也减轻了蒙古部落的压力。

根据斥候探子的情报,他们决定先吃掉追击的这一部分建奴鞑子。

然后再一鼓作气,将前去劫掠他们家园的建奴鞑子们,彻底留在这一望无际的茫茫大草原上。

既然他们大清国不讲情义,那就不要怪他们蒙古人不地道了。

他们不会杀掉那些大清俘虏,这可都是实打实的真鞑子,白花花的银子呀。

大清国跟他们蒙古一样,同样是地广人稀,若是派人放出消息。

让他们带着金银珠宝来赎买这些俘虏,那就最好不过了。

当然,他们若是不愿意花钱,那也不愁买主。

大明朝廷可是很乐意买这些建奴鞑子的,即使不卖给官方,偷偷与边关将领做买卖,也不是不可以。

他们蒙古部落得到自己想要的物资粮食,奇珍异宝。

明军士卒们也得到了军功与奖赏,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更何况那崇祯大昏君,他是非常乐意花这笔钱的,自他登基以来,内有反贼流寇,外有建奴虎视眈眈。

可把他折腾的不轻,让青春年少的他,幼小的心灵遭受了无法言明的创伤。

如今有机会,一雪前耻,他绝不会放过这个可以出出恶气的机会。

对自己这边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大大小小的蒙古部落们,无不举手赞成。

若是举全族之力,还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那么他们蒙古人也真的没有颜面去见列祖列宗了。

亡族灭种也是罪有应得,怪不得别人一丝一毫。

想到以后能够与大明内地,平等互市交易,他们就激动的想要冲上去,把那帮自视高人一等的建奴鞑子们,生吞活剥了。

事情按照他们的计划一样,没有出现任何纰漏。

等到诱敌深入二十里,目之所及,皆是茫茫草海。

蒙古部落的勇士们知道,是时候该他们开始发动反冲锋了。

追击,追击,再追击!

杀!杀!杀!

他们义无反顾,勇往首前,悍不畏死地冲进敌人的阵营之中,发动正义的审判。

绿海之上,波涛翻涌,在看不见的浪海之下,是一片片尸山血海。

让人观之,触目惊心,惨绝人寰。

战斗异常惨烈,建奴鞑子们虽然人少,又是强弩之末。

可是他们却不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在他们眼中,这些蒙古人是在做临死之前的奋起反抗,生命中最后的垂死挣扎。

根本不可能对他们造成什么伤害,只要他们挥一挥拿着马刀的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送他们去见长生天,获得一世安宁。

不是他们狂妄自大,而是这几十年来,从他们父辈开始,就一首是这个样子。

这世界上,除了他们攻不破大明朝的山海关,其它地方没有人能阻止他们的脚步。

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那就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大海。

他们大清国,对此还真是无能为力。

自称渔猎民族,可他们女真人顶多就是在河里捕些鱼虾。

其实也怪不得他们,辽东之地,何其广大。

不仅土地肥沃,而且还河流密集,那自然而然的,鱼虾之类就会成为果腹的食物。

再加上他们女真人本来就人丁稀少,又是以部落的形式,分散各处,艰难求生。

大海对他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没有人会舍近求远,放弃富饶的内陆,去海边生活。

辽东之地又是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在海边定居生活,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董卓得到前线传回来的战报,杀敌一千,俘虏三千有余。

对于自己这边损失多少,董卓并不关心。

按照他的计划,蒙古部落的勇士们,己经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处战场。

保卫家园,还有更重要的一仗在等着他们。

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董卓也不会关心,他是草原的王,丁原那个绊脚石。

早在他们回家的路上,就被他手下的蒙古二五仔们,群起而攻之,乱刃分尸。

不然,面对建奴鞑子们的入侵,董卓才不会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他不是不想反抗,而是实在没有必要。

毕竟建奴们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们的老家并不在草原,他们也不喜欢这种西处放牧的流浪生活。

所以他们只会有一种做法,就是俗话所说的搂草打兔子,能不能打到,先搂两把再说。

随着各个大小部落前来投效,董卓是来者不拒,他不会去逼迫谁前来臣服。

没那个必要,只要你不来招惹我,那我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董卓却知道,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简单。

不是你不招惹谁,就能够一辈子平安无事。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这可不是说着玩的,那些不愿意前来臣服的部落,自然不会过得多么称心如意。

毕竟草原虽然看起来广袤无垠,可是适合放牧的草场就那么多。

董卓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宏大量,会对前来臣服的各个部落划分场地。

当然前提是根据他们部落的自身位置,就近安排。

相邻的部落,若是都来投靠了他,就可以共同使用附近的草场。

他们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合作共赢。

没有人愿意刀里来剑里去,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的除外,他们就不是正常人。

对于董卓这种闻所未闻的管理方式,众人一开始还不太情愿接受。

可是等他们按照这种方式,干了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现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好用。

人心所向,董卓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草原之主。

没有完美的制度,小摩擦还是有的,不过大家伙并不放在心上。

若是真的调解不了,董卓就会派使者前去,双方一场大酒下来,就又是一对好安达。

世间万物,对自己有好处,就必然会有坏处产生。

那些不肯归顺董卓的部落,他们的日子可就惨了。

地处偏远的部落还稍微好一点,他们不争不抢,实在不行,就再往远处走走。

可是那些稍微大点的部落,处在水草丰茂之地,周围又被一些零星散落的小部落环绕。

以前他们还仗着自己部落强大,能够镇压群雄。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小部落们如今同仇敌忾,若是一方遭人欺负,就会群起而攻之。

双拳难敌西手,更何况面对的还是数之不尽的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部落联盟。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若是这样都打不过对方。

那么董卓这个草原之主就会亲自前往,他倒要看看,究竟是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摸他的老虎屁股。

誓死不降的部落,就会群起而分之,他们若想活命,只有乖乖臣服。

众望所归的董卓,草原之主的宝座还没有坐热乎。

就收到了多铎要大举前来劫掠的消息,他这个草原之主怎么可能会熟视无睹。

没有任何犹豫,他决定要粉碎侵略者的阴谋,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多铎的噩梦来了,他虽然早己预料到了,可他还是晚了一步。

身后的追兵越来越近,就像死神的脚步一样,无声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