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翻动着手里的新兵训练手册,他内心震撼不己。
吕布收回竖起的食指,再次开始了滔滔不绝的演讲。
“咱们大明朝目前的兵制太过繁杂,不利于调度指挥,这也是受各种因素限制。”
“咱们化繁为简,地方大部分都有藩王,就让他们的卫军镇守,应对平时之事足矣。”
“皇家亲军先从京城开始,训练十万大军,分三批完成。然后在两京十三省进行推广,数量视地方大小进行增减。”
“取消军户,全部采用募兵制,按月发饷,天下强军,大多都是募兵而来…”
朱由检愣愣出神,放下新兵手册。
“奉先,募兵是好,可那军饷的花费恐怕难以维持。”
“义父,这就要看你的了。”
吕布目光灼灼,暗自憋笑。他从之前那本明朝这些事儿里,就知道崇祯同志穷的想去卖血。
他要是有那敛财手段,还会出现如今的局面吗,辽东那嘎达先不说,这流寇绝对不可能兴风作浪十几年。
要知道,十几年来,张献忠隔几个月就得投降装孙子一阵,李自成是运气好,躲到深山老林好几年。
这期间,多少反动革命前辈英勇就义,魂飞天外。
朱由检看到吕布在那傻笑,有些气恼。
“奉先,新军训练一事,恐怕得你多多费心了…”
“义父,这事我可没空,不过,孩儿给你举荐一人,肯定大事可成。”
吕布不再遮遮掩掩,揭开谜底。
“秦良玉,秦老将军。义父你可下旨,让秦将军一家移居京城,训练新军。”
“可是西川离此千里之遥,那张贼又在作乱,就算快马加鞭,秦将军也要月余时日。”
朱由检陷入焦急之中,吕布却再次语出惊人。
“义父,练兵也得先招兵,何况,我猜流寇反贼定然会再次围攻京城。”
“什么…这…反贼们不是让你打跑了吗?”
崇祯皇帝不得不震惊,他刚刚平复下去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现在一提到反贼,他就有些反应过激。
“那个三国演义,想必义父肯定看过,大耳贼可不会轻言放弃。”
吕布的话让朱由检一愣,随即他不可置信地站起身来。
“奉先,你说的大耳贼,莫不是他…”
“正是,李自成是他结义二哥!”
“噗!”
茶水从朱由检嘴里喷涌而出,他结结巴巴道。
“此言当真!”
“嗯,比真金还真。之前我出城追击,亲自放他们离去。”
“你…”
崇祯皇帝朱由检差点被一口茶呛死,这可比上吊自缢更加憋屈。
“义父,那都是前世恩怨,从此两清。若他敢再来,定提头来见。”
朱由检知道吕布对自己的忠心,他从来没有过丝毫怀疑,只是震惊。
薄情寡义,用在谁身上,都没错,唯独吕布,他便宜儿子不行。
“好!奉先,那你有何应对之策?”
吕布看着朱由检那真诚的双眼,缓缓开口。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吕布不死,京师定然无恙!”
如此豪言壮语,恐怕也只有虎牢关前的吕奉先能够说的出口,天下无双。
朱由检想拍拍吕布的肩膀,看了眼,随即握住了他的手。
“奉先,你放手去做,一切有朕在你身后!”
吕布微微弯腰,朱由检得偿所愿。
北京城六百里外,山海关似一道铜墙铁壁,守住这大明京师。
流寇反贼二号军师牛金星在关外等待回京勤王的吴三桂。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牛军师终于等到了风尘仆仆的吴总兵。
“平西伯,我大顺军己攻破京师,闯王不日就会登基。朝中百官己经上书崇祯,效仿尧舜,禅位闯王…”
“放屁,来人,把这反贼给我拿下!”
吴三桂勃然大怒,厉声呵斥。
“我大顺军百万之师,北京城里可是有平西伯的妻儿老小几百口…”
“你们都先出去吧。”
吴三桂冷哼一声,端起茶杯,等着牛金星出价。
“若是平西伯肯归顺闯王,那么平西伯就是平西王…”
“真当他李自成是皇帝了,别忘了,你们还没有登基呢,乱臣贼子而己。”
“哈哈哈,平西伯,欢迎你的加入!”
北京城,西便门,一队数里长的队伍,缓缓出城西去。
小太监王喜带着五百锦衣卫,押送着谋反的官员们,前往山西挖煤。
“奉先,这煤好办,多派点人去挖就行,可是那些什么机床,火铳,火炮…”
朱由检看着手里的小册子,愁眉不展。
“是呀,这孩儿也没办法,只能委屈义父,辛苦一下,多多挖掘能人异士,研究这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吕布耸耸肩,表示爱莫能助。
崇祯皇帝朱由检此时就像得了ED,美人在怀,却有心无力。
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解决之法,朱由检只好把这本刚刚得来的“工业闹革命”,揣进怀里,如获至宝。
刚开始从吕布手里接过时,朱由检两眼放光,似一头饿了三年的大灰狼。
当他翻开第一页时,就傻眼了。
此书分上下两册,相辅相成,上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工业基石,重中之重。
“哎呀,朕怎么把它给忘了…”
朱由检一拍脑门,慌忙从袖子里掏出那本“明朝这些事儿”。
吕布摇了摇头,准备回自己的“信王府”。
一向抠门到底的朱由检同志,从不自我反省,将荒废了十七年的狗窝赏赐给了便宜儿子。
狗皇帝,狗儿子,绝配,完美!
“大伴,给宋应星传旨,即刻回京赴任工部尚书!同时昭告天下,广收能工巧匠。”
朱由检同志找到了新的奋斗目标,说干就干,再次颐指气使起来。
“侯爷,您回来啦…”
“将军,您回来啦…”
吕布刚一进门,耳边就响起两道莺莺燕燕的叫声,悦耳动听。
不好女色的奉先大将军,呆愣原地,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太熟悉了,可惜佳人不知身在何处。
辽东盛京城,不,现在应该是奉天城,曹丞相亲自拍板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