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防疫KPI显效:通州鼠疫半月平息

朱厚照看着小太监满脸惊惶地跪在地上,心头一紧。张家口又有急报?他刚从军械库回来,还未来得及喘口气,边关又出了事。

“快说!”他沉声喝道。

“张……张将军传来急报,说是鞑靼人有异动,似在集结兵力,意图南下!”

江彬脸色一变,立刻上前一步:“陛下,此事非同小可,需立刻召兵部议事。”

朱厚照点头,正要下令,忽听得远处钟声再响,午时己到。他深吸一口气,压住心头的烦乱,抬脚便朝宫中走去。

这一夜,乾清宫灯火未熄。

次日清晨,通州方向却送来一封密报——

“启禀陛下,通州鼠疫己止,自昨日起连续三日无人新染,城内秩序恢复,百姓渐归安定。”

朱厚照看完奏报,嘴角微微扬起。这封来自通州的捷报来得太及时了。

“传旨,即刻召通州知府进京述职。”他将奏报递给江彬,“你去安排驿站,务必让他三日内赶到。”

江彬领命而去。

朱厚照站在窗前,望着初升的朝阳,心中却并未完全放松。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通州鼠疫爆发之初,他就意识到不能走寻常路。传统防疫手段早己失效,若不另辟蹊径,恐怕不只是通州遭殃,整个京城都会陷入恐慌。

于是他下令:设立隔离区、全面消毒、灭鼠悬赏、推行KPI考核制度——每一项都打破了祖制,每一条都曾遭到保守派反对。

但如今,这些措施的效果摆在眼前。

三日后,通州知府风尘仆仆入京,在朝堂之上汇报疫情处置情况。他详细讲述了如何执行皇命,如何调动乡绅力量清理街道、焚烧死鼠、分发石灰水,又如何按户登记、封锁疫区。

“臣不敢居功,皆是陛下英明决断。”他说着,捧出一本厚厚的册子,“此为半月来各地防疫成效统计,还请陛下御览。”

朱厚照翻阅片刻,满意地点了点头。

“诸位爱卿,你们看看,这是不是实打实的成绩?”他将册子递出,目光扫过众臣。

杨廷和眉头紧锁,站出来拱手道:“陛下,此举虽见效一时,然破格用法,恐开后世效仿之先河。且以KPI考绩官员,难免逼迫过甚,滋生虚报谎报之弊。”

“哦?”朱厚照挑眉,“那依杨阁老的意思,该当如何?坐等百姓病死街头,还是等着瘟神上门?”

杨廷和面色不变:“臣不敢妄议圣意,只是担忧长远之计。”

“长远之计?”朱厚照冷笑一声,“若无今日之果断,何来明日之安稳?”

王守仁在一旁轻声道:“陛下所行之策,确有奇效。臣以为,不妨推广至其他疫区,甚至纳入地方治理常规之列。”

朱厚照点头,目光落在王守仁身上:“王爱卿说得对。朕要的是实效,不是空谈礼法。”

散朝之后,朱厚照召见了几名心腹驿丞,其中就有那个机灵讲义气的张三。

“张三,你带几个人,立刻赶往通州,查看他们是否真如奏报所说,确实落实了各项防疫措施。”他叮嘱道,“尤其是那些隔离区和消毒痕迹,务必亲自查验。”

张三抱拳应命:“属下明白,定不负陛下重托。”

朱厚照目送他们离去,心中稍安。

几日后,张三等人返回,带回了详细的调查报告。确认通州确实在半月之内控制住了疫情,许多民间组织也在灭鼠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看来,朕当初的想法没错。”他着手中的报告,“让百姓参与进来,比光靠官府强多了。”

他随即下令,将通州经验整理成册,下发各地,并鼓励各府县因地制宜,自行制定防疫细则,同时继续实行KPI考核制度。

一场原本可能席卷全国的鼠疫,在短短半月内被遏制,朝野震动,民心大振。

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张三悄悄走到殿外,低声对一名随行驿卒说了句:“记住,回驿站后立刻誊抄这份报告,送去辽东一份,宣府一份,再给大同那边也备一份。”

那驿卒点头称是,转身消失在晨雾之中。

朱厚照并不知道,这份报告不仅会成为各地防疫的范本,更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场风暴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