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灶边偷听识贼心

第32章 灶边偷听识贼心

灶膛里的余火还未完全熄灭,顾穗蹲在灶前,将白天从后山采的藿香、薄荷分门别类摊在竹筛上。

夜露沾在草叶上,泛着细弱的银光,混着淡淡的辛香钻进鼻腔——这是她新得的驱虫法子,用香草汁浸泡菜种,能少生虫蚁。

窗外忽然传来碎叶被踩的轻响。顾穗的手指顿在半空中。

青溪村的夜向来静得很,尤其过了亥时,连犬吠都歇了。

这声响太轻,像鞋底蹭过墙根的青苔,却又分明不是风吹竹枝的动静。

她垂眸看了眼灶台上的陶灯,灯芯燃到末尾,火苗忽明忽暗,将她的影子投在墙上,晃得人心里发紧。

顾穗伸手掐灭灯芯,黑暗瞬间裹住她。

她屏住呼吸,蹑着脚挪到窗边,窗纸年久发脆,被她指尖戳出个细孔。

月光漏进来,照见窗下歪着道影子——是个穿粗布短褐的人,正踮脚把耳朵贴在窗纸上。

"砚哥。"她提高声音,故意往灶边走了两步,"你说这《齐民要术》里记的'夜露养菜'法,当真能让菜苗早发?"

里屋传来翻书声,周砚应得自然:"书里写得明白,取子夜至寅时的山露,拌上草木灰浇菜根,能催得菜苗抢在虫灾前抽叶。

明儿我去山脚老槐树下收露,你把竹篓擦干净。"

窗下的影子晃了晃,像是踉跄了半步,接着传来草叶被踩断的轻响,渐去渐远。

顾穗摸黑回到灶前,摸出火折子重新点亮灯。

周砚掀帘进来时,她正把最后一撮薄荷拢进瓦罐,抬头见他手里还攥着那本《齐民要术》,封皮被他捏得发皱。

"是来探咱们农法的。"周砚把书搁在案上,指节抵着桌面轻叩,"前儿张货郎说老吴头家的二小子去镇里卖菜,被菜贩子嫌菜苗细弱压了价。"

顾穗低头理着香草,指尖在叶尖扫过:"李嫂昨儿还说,老吴家大儿媳总在井边跟人打听咱们的育秧表。"她顿了顿,抬头时眼里浮起笑意,"明儿让小宝去村口盯着,看谁天没亮就往山脚跑。"

第二日卯时刚过,小宝就蹦跳着撞开顾家院门。

他褂子前襟沾着草屑,鼻尖沁着细汗,举着个缺了口的陶碗首晃:"穗姐!

老吴家大儿媳天没亮就挑着桶往山脚去了,我跟着瞅见她用碗接树叶子上的水,回来就蹲在院门口拌青菜!"他吸了吸鼻子,"那菜味儿可怪了,我凑近闻,有股子土腥气!"

顾穗摸出块烤红薯塞进他手里,转头对正往竹筐里装菜的周砚道:"去把李嫂请来,就说我新调了香草露汁,要请她尝尝。"

李嫂来得快,围裙都没解,手里还攥着把刚摘的嫩葱:"穗丫头又捣鼓啥好吃的?

我家小宝昨儿回来首念叨你烤的红薯。"她凑到灶前看顾穗搅着瓦罐,罐里绿莹莹的汁水泛着泡,混着薄荷香首往人鼻子里钻。

"这是驱虫的秘方。"顾穗舀了一勺喂到李嫂嘴边,"用夜露泡香草,浇在菜根上,虫蚁都绕道走。"

李嫂舔了舔嘴唇,眼睛立刻亮起来:"怪不得你们家的白菜长得水灵!

我前儿还说呢,你家菜叶子上连个虫眼都没有......"她突然一拍大腿,"我这就去跟西头王婶说,省得她还拿烟杆灰浇菜,把菜根都烧黄了!"

顾穗望着她风风火火跑出院门的背影,低头把剩下的香草汁装进水壶,余光瞥见周砚站在廊下,正盯着门槛上的什么东西。

"傍晚我翻书时,发现门槛上的土被蹭过。"周砚蹲下身,指尖挑起一丝灰布角,"是老吴头家大儿媳常穿的粗布褂子。"他抬头时眼里沉了沉,"他们盯上农书了。"

夜里,顾穗在灶膛里添了把松枝,噼啪响的火光里,周砚把《齐民要术》塞进灶台下的暗格。

那暗格是他用碎砖垒的,外头盖着块磨得发亮的青石板,乍一看和普通灶基没两样。

他又从柜顶摸出本旧账簿,封皮上沾着陈年油渍,随手搁在案头最显眼的位置。

子时三刻,窗纸被风掀起一角。

顾穗蜷在里屋炕上,听着外间传来细碎的响动——是有人踮脚踩过青石板,是木凳被碰得吱呀响,是案头的账簿被哗啦翻开。

她攥紧被角,听见那人低低骂了句"晦气",接着是急促的脚步声往院外去了。

周砚掀帘进来时,月光正落在他眉骨上。

他摸出怀里的火折子,点亮油灯,案头的旧账簿被翻得散了页,边角还沾着泥印。

"他们等不及了。"周砚把账簿重新摞好,声音里带着冷意,"明儿我去田头,找几个相熟的叔伯......"

"要试那'夜间增温育苗法'?"顾穗接口,眼里浮起笑意,"我明儿就去张货郎那儿买些草席,铺在苗床边上。"

周砚伸手替她理了理被夜风吹乱的额发,油灯在两人中间晃着,把影子投在墙上,叠成模糊的一团。

外头传来晨鸡的第一声啼鸣,他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轻声道:"等他们信了,咱们就......"

话没说完,外头传来李嫂的大嗓门:"穗丫头!王婶说要把她家西头的地匀半亩给你们,说跟着你们种准能丰收!"

顾穗笑着应了声,转头对周砚眨眨眼:"看来得提前准备了。"

周砚望着她眼里的光,伸手摸了摸灶台下的暗格,指尖触到《齐民要术》的封皮,温温的,像块要发芽的种。

他转身从柜里取出笔墨,在育秧表旁添了行小字:"夜间增温法试验——需草席五张,木杆十根。"

窗外的天色越来越亮,青溪村的晨雾里,传来三三两两的说话声,渐渐汇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