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临省全境解放的消息如同一记惊雷,炸醒了香江的金融市场。
黄老板坐在半岛酒店的包厢里,手里捏着一份《华侨日报》,头版赫然印着“广州解放“的粗黑标题。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叮当响:“石老弟,半山的别墅价格,昨天一天就涨了三成!“
石松慢条斯理地剥着花生,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这才刚开始。你看窗外——“
透过落地窗,可以看到码头上人头攒动。穿着考究的上海商人、神色慌张的溃军的军官、拖家带口的富户,像潮水般涌上岸来。几个苦力正费力地搬运着沉甸甸的皮箱,一个不小心,箱子摔在地上,金条哗啦啦撒了一地。
“这些'过江龙'带来的不只是黄金,“石松压低声音,“还有整船整船的恐慌。黄哥,你现在去收铜锣湾的铺面,三个月后价格至少翻一番。“
二、别墅里的钢琴声
浅水湾的新别墅里,梁安琪正在教孩子们弹钢琴。
她今天穿了件月白色的旗袍,领口别着一枚翡翠胸针。纤细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肖邦的《夜曲》像流水般倾泻而出。大太太站在门口静静聆听。
“梁小姐的琴艺真是......“二太太端着茶点进来,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住。她注意到梁安琪弹到某个段落时,目光不自觉地飘向书房——那里传来石松讲电话的声音。
晚饭后,阿英借着送参茶的机会,状似无意地问:“老爷,梁小姐看你的眼神......“
“咳咳!“石松被参茶呛到,“没的事!人家是留过洋的,跟我们这些粗人不一样。“
阿英撇撇嘴,心想松哥装傻的功夫倒是见长。
午夜的书房里,石松正在看账本,突然闻到一阵熟悉的药香。
阿英端着炖盅推门而入:“松哥,该喝汤了。“
石松的脸顿时垮了下来。这己经是本周第七碗十全大补汤了。自从梁安琪住进来,太太像是受了什么刺激,变着法子给他进补,要求恢复造娃大业。
“那个......我今天很累......“
“累更要补!“阿月不知何时也出现在门口,手里还拿着一本黄历,“我看过了,下周三是个好日子......“
石松额头冒汗。他突然很怀念当年在战场上的日子——至少敌人不会追着他满屋子跑。
9月的铜锣湾街头,十几个彪形大汉齐刷刷跪在堂口。
领头的疤脸汉子抱拳:“石爷!弟兄们都是跟小鬼子拼过刺刀的,现在走投无路,求您给口饭吃!“
石松眯着眼打量这些人。虽然衣衫褴褛,但个个眼神锐利,手上的老茧说明都是玩家伙的好手。他转头对阿泰说:“带他们去洗澡换衣服,每人先发五十块安家费。“
当晚,这些“老兵油子“就用实力证明了价值。当和胜和的西九仔们来收保护费时,还没亮刀就被一个过肩摔放倒三个。领头的红棍刚要发作,突然僵在原地——十几支黑洞洞的枪口正对着他。
“现在铜锣湾,“疤脸汉子一脚踩住红棍的手,“姓石。“
香江总警司葛波的办公室里,空气里飘着威士忌的香气。
“石先生真是爽快人。“葛波抚摸着赌场的股权文件,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闪着贪婪的光,“不过biubiu证这个事情......“
黄老板适时地推过去一个锦盒。盒盖打开的瞬间,葛波的呼吸明显急促了——里面整齐码着十根大黄鱼。
三天后,铜锣湾出现了一支奇怪的“保安队“。他们穿着笔挺的制服,但腰间明晃晃别着各式家伙,肩上挂着长家伙。更诡异的是,警察巡逻时居然对他们点头微笑。
原本盘踞在此的黑帮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尼玛正规军都没这装备。
夜深人静时,梁安琪从琴凳下的暗格里取出一把精巧的家伙。月光透过纱帘,在她精致的脸庞上投下斑驳的阴影。这把是石松送给她防身的,虽然比普通的重了一点点,但是后座力非常小,适合女性使用。
与此同时,葛波警司正在给他的英国上司写信:“......那个壮西省人很懂事,不过明年新总督到任后,恐怕要重新谈条件......“
而在铜锣湾新收购的茶楼里,石松对着地图轻轻画了个圈。阿泰凑近一看,倒吸一口凉气——那是整个湾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