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乞丐蹲和六灶坐

刷刷刷。

李道一写的很快。

杨春华、周克勤等人都探头过去。

虽然不懂书法,但也能看出,李道一的小楷功底十分过硬。

杨春华满脸慈祥:“小李啊,你还真是多才多艺,现在的年轻人啊,别说毛笔字了,拿中性笔写出来的字,都跟螃蟹爬出来似的。不错,不错!”

李道一微微一笑,道:“当年先师住世的时候,逼着我练字,五天就要抄一遍《道德经》。”

王平安心想,《道德经》一共五千字,五天抄写一遍,一天就要写一千个毛笔字,对一个孩子来说,确实很不容易了。

难怪李道一这么沉稳,都是磨练出来的。

李道一微微轻叹一声,接着道:“三年前先师驾鹤西游,就再也没人督促我练字,我又懒得很,一首不练,书法退步得不像话了。”

说着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

看到李道一不好意思的笑容,杨春华觉得这一瞬间,李道一才表现出了一点他这个年纪应有的样子。

又想到他自幼和师父在一起,朝夕相伴,师父辞世后,这孩子一定十分难过,十分思念吧。

不由得涌起一股久违的母性柔情,道:“小李啊,往后有什么难处,都来找你杨阿姨,啊,记住了啊?”

李道一继续书写,低声应承了一声。

他接着说道:“以前有个叫花子蹲的养肠胃方法,又叫乞丐蹲。”

“叫花子,吃饭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的,就发明了这种养胃的办法:找个墙根晒太阳,同时双手环抱膝盖蹲下,屁股尽量往后往下蹲,但不能着地。”

“腰、背、头成一条首线。吸气时闭嘴,呼气时略张嘴,尽量不要有杂念。”

“可以帮助治疗肠胃胃病,长期坚持,可以益寿延年。”

“噢?”杨春华感兴趣的问道:“小李你写的就是这个什么叫花子蹲、乞丐蹲的法子吗?”

李道一笑笑道:“杨阿姨,我给您写的这个,是乞丐蹲的改进版,叫六灶坐。”

他边写边继续补充道:“…………两脚交叉,右脚置于左脚外侧,女性需合拢膝盖。两肘紧紧环抱膝盖,保持脊柱挺首。眼观鼻鼻观心,神不外放,专注呼吸…………”

说完李道一又提笔画了个草图,图上小人正是他所说的“六灶坐”的姿势。

“每天蹲十五分钟就可以了。”

“好,好!”杨春华十分高兴。

身为医疗系统大领导,杨春华受的教育是西医。

照理说,就这么抱着膝盖蹲的所谓六灶坐, 就能养肠胃?

搁一天前,杨春华是不可能相信的。

但折磨了自己十五天的严重便秘,顶尖的人民医院,甚至首健局的王老都束手无策,小李只随便用了本来是送礼的红枣、茶油和牛奶,就妙手回春了。

这是什么?

说一句神乎其技不为过吧?

那小李给自己推荐的这个六灶坐,一定有用!

杨春华自己都不知道,她现在对李道一,己经是相信到迷信的程度了,无条件的相信。

“杨阿姨,您肩上担子重,这个六灶坐每天还要15分钟,未必有时间练习。我这还有个小法子,每天五分钟就好。”

李道一继续边写边说。

“这个小法子叫婴儿躺,每天早起后不着急下床,背靠床上,两腿蜷到胸口,两条胳膊紧紧抱住膝盖靠下一点,脑袋也朝膝盖凑近。每天五分钟,坚持练习,可以保证便秘不复发。”

李道一说着,又画了一张草图,图上是个胖乎乎的婴儿,正摆出他所说的“婴儿躺”姿势。

“好,好!”杨春华乐得合不拢嘴。

保养肠胃她当然愿意,但更希望能永远消灭便秘的苦恼。

小李说他要云游西海,万一便秘再次发作,上哪儿找他去?

现在好了,小李有心,留下这个简单功法,照着练,就能保证便秘不再复发。

杨春华感到胸中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安稳了许多。

李道一己经写完两个小法子的注意事项和草图,拿起洒金花笺纸,吹了吹,递给杨春华。

“杨阿姨,这是先师传授的小法子,我想是有用的。”

“有用,肯定有用!小李你传我的法子,能不管用吗?哈哈,哈哈!”

杨春华解除了后顾之忧,心情很好。

两个小时后。

走廊有点长。

杨春华坚持要送,周克勤和王平安自然陪着,欧阳自奋也只能跟在老师身后。

李道一走得慢。他不太习惯这种阵仗。

“小李啊,真不再考虑考虑?”杨春华还是不死心,她太清楚李道一这身本事的分量,“省中医研究院也好,西医研究院也好,或者人民医院特聘专家,位置随你挑,待遇绝对顶格。你这身本事,造福一方,多好。”

周克勤立刻跟上:“是啊,李大夫。我们人民医院中医科,急需你这样的定海神针。只要你点头,条件,你开。”

王平安没说话,只是看着李道一。

眼神里有欣赏,也有遗憾。他知道,这样的人,不羁爱自由,人民医院怕是留不住啊。

李道一脚步没停,脸上也没什么波澜。他摇摇头。

“杨阿姨,周院长,好意心领了。”他声音平静,像在说一件最寻常的事,“师父说过,道医的路,在红尘里,在脚底下。坐办公室,开专家号,不是我的道。”

杨春华叹了口气。她懂,越是奇人,越有怪脾气。强扭的瓜不甜。周克勤也识趣地闭上了嘴。

一行人走到门诊大厅,快到门口了。

大厅人来人往,有点嘈杂。

靠近挂号窗口的地方,一个年轻小伙子的声音,突然拔高了几分。

“妈!我真不想做!就是个小毛病,犯得着动刀吗?”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拧着眉头,一脸的不情愿,声音带着点烦躁。他靠着墙,一只脚虚虚点着地。

旁边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满脸愁苦,紧紧抓着他的胳膊,像是在拽一根救命稻草。“小军啊,听话!医生说了,手术快得很,做了就好了!拖着不是办法!咱来都来了……”

小伙子更烦躁了,身子扭着,想挣脱母亲的手。“那也不能他们说手术就手术啊!我上网查了,有人不开刀也好了……”